目前网络舆情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属于探索性的研究阶段,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基本理论阶段,主要是从网络舆情发生与形成、演化机理分析、舆情产生的流程分析、影响网络舆情的因子、网络舆情的预警以及防范机制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虽然使网络舆情的知识理论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缺乏从网络心理和情感特征对意见传播与舆情演化影响的研究,而且与具体事件相结合来对网络舆情进行实证分析也比较少,网络舆情分析应用的还不是很好,目前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比较小,还不能够挖掘出舆情事件潜在的影响,当然也就无法形成对网络舆情的有效控制和利用,防范危机于未然。64305
现阶段对于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究,大多是抽取网络舆情要素,发现网络舆情热点,挖掘舆情敏感话题,建立基于主题的网络舆情分析模型,研究并判断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以此进一步了解民情民意。
参考文献
[1]. 潘芳,卞艺杰,潘郁.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型及消极思潮应急对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2010(8),54(15)
[2]. 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影响与作用.情报杂志志.2010(12),29(12)
[3]. 巨慧慧.针对网络舆情的情感倾向性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6)
[4]. 潘星辰,汪云峰.应急响应环境下基于BDI模型的Agent结构研究.微型机与应用.2011,30(5)
[5]. 郑楠.基于BDI模型理论的面向迁移工作流方法研究.山东大学.2008(4)
[6]. 刘常易,胡晓峰,罗批,司光亚.基于Agent的网络舆情传播模型研究.计算机仿真.2009(1),26(1)
[7]. 刘小波.基于Netlogo平台的舆情演化模型实现.情报资料工作 浙江天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上海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2012,1
[8]. 文卫勇,胡嘉,徐峰. 突发性群体事件烟花中的网络舆情因素分析[J]. 南昌:南昌大学 廉政研究中心 公共管理系.2012(12)
[9]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5)
[10] 罗成琳,李向阳.突发性群体事件及其演化机理分析[J].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技术政策管理,2009
[11] 巨乃岐,宋海龙,张备.我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析论[J].郑州:国信息工程大学 人文社科系-理学院,2004
[12] 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01)论文网
[13] 魏玖长,韦玉芳,周磊.群体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的演化态势研究[J].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6),13(6)
[14] 刘静.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防范机制研究[J].郑州,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3)
[15] 刘兰兰,林奇凯,胡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J].宁波:宁波大学 信息学院 考试周刊,2010,27
[16] 王来华,陈月生.舆情的主客体关系与突发性群体事件[J].天津:天津社会科学舆情研究所 社科纵横,2004(04),19(4)
[17] 虞旸,杜俊飞.网络舆论要素分析[J].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青年记者,2009,22
[18] 陶鹏.当前我国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对策[J].河南省直机关校,2010(11)
[19] 杨卫涛.浅议高职院校助学金的评定方法——以西方经济学的视角[J].河南:开封大学财经政学院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4)
[20] 文卫勇,胡嘉,徐锋.突发群体事件演化过程中网络舆情因素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2)
[21] 姜胜洪.讨论网上舆情的传播途径、特征及其现状[J].SOCIAL SCIENES REVIVE,200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