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现状人们对湿地的认识较晚,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湿地资源破坏严重。因而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投入到湿地的研究,研究领域广泛。在目前的湿地信息提取研究中,用的较多的是目视解译、植被指数、样点采集、传统的监督和非监督方法等或上述方法的组合。温庆可等采用目视解译和实地样点采集相互支撑的方法,完成了环渤海地区2000年、2005年及2008年湿地提取和分类;Tuxen等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最大似然分类法成功提取了旧金山河口湿地的植被类别信息。70073
因为遥感图像存在“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现象,并且湿地的生态环境水陆交界的属性决定了湿地地貌的复杂性,所以湿地遥感信息提取对精度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遥感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新的分类方法,提高了分类精度,如:神经网络、决策树、面向对象等方法。2013年谢静用多尺度分割算法,对东北地区三江平原进行分类,并分析了研究区2000-2012年湿地的覆被空间特;2013年乔婷,张怀清等用NDVI分割与面向对象的东洞庭湖湿地植被信息提取技术,为湿地植被资源进一步的监测和保护奠定了基础。Frick等利用多种卫星数据,在多层次决策树方法支持下提取了湿地植被类型信息;东启亮等2014年基于Landsat 5TM和SPOT5西洞庭湖湿地遥感影像,分别用独立分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影像,得出独立分量分析相较于主成分分析有更高的信息提取精度。
(2)景观格局研究现状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比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随着科学发展和人类对湿地资源的关注和保护,湿地景观格局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不断发展。论文网
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景观生态图叠置分析、法定性描述法和景观动态定量化研究方法,其中景观格局动态定量化分析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重点。刘红玉等分别建立了1967 至1983 年和1983至2000 年两个时间序列的湿地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得到了挠力河流域湿地在土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多样性减少,部分湿地类型严重丧失的结论。Browde等运用斑块模型分别模拟了路易斯安那州沼泽湿地中陆地和水域的边界长度和生境条件的潜在变化情况。2011年宫兆宁,张翼然,宫辉力等应用1984-2008年多时相的TM遥感数据,选取斑块总面积、平均面积、分维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对20多年来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演变机制。2015年,阳文锐应用2003、2007和2011年三期TM遥感影像,获取了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空间数据,分别从全市域和六环内城市化典型地区两个尺度研究了北京市城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社会经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分析了北京城市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蒋卫国,基于RS和GIS的三江平原湿地景观变化研究[J],地理信息科学,2003,17(9);1677-1682.
[2] 余敏杰,吴建军等,近15年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科技通报,2007.
[3] 陈晓秋,基于多特征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遥感学报,2004.
[4] 李海洋,遥感图象分类方法综述,林业科技情报,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