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的韩琴[14]等人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将出塔水温高低作为衡量冷却效果好坏的评价基准,建立了大型冷却塔热力计算的湿差模型,与当前常用的分析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气象条件、淋水密度和风速等参数对塔顶出塔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是增大淋水密度,或是提高进口风速,流入集水池的出塔水温都有降低趋势。证实了湿差模型适用于大型冷却塔的热力计算。
早期的红外仿真由于受制于技术本身的缺陷,只能集中于模型的计算,但模型本身与实际的不一致性导致了计算结果的不准确,再加上只有少量的实地测量红外数据,而且目前所做的大量图像由于重点关注细节造成红外图像失去应有的真实感。法国的Jagueneau[15]等人开发了一套真实感较强的光电场景图像生成系统,首先计算红外辐射在大气中的传输过程,利用已有的材料辐射特性数据计算出目标背景的辐射分布,最后通过将真实图像映射到仿真图像中使仿真图像的真实感更强。同时,国外也进行红外系统测试的研究工作,并对系统的准确性和真实感进行评估,此外还对大气传输的模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对红外探测器效果也做了大量针对性研究。
在国外,开展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相关研究的时间远比我国要早,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领先于我国,并且相关的测试方法和设备也更为成熟,甚至已经建立了背景光学特性数学模型和相应的数据库。目前看来,红外辐射特性是一个较为前沿的研究领域,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军用装备,有助于提升军事力量。因此各国对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保密工作十分到位,尤其是相对成熟的领先技术,当前可搜集到的资料仅仅是这个领域少量的基础理论和公开论文。
2010年,美国MiguelO。Roman[16]按照中等分辨率成像仪(MODIS)的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反照率算法,对地表场景的空间辐射特性进行反演,研究了天空光散射成分对于反演精度的影响。
加拿大的AlainHache[17]于2012年,分析并仿真了中波红外成像系统探测器中的二氧化钒薄膜组件表面热升温给成像带来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空间分辨率、响应时间、热扩散性等成像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
南京理工大学的任亮、陈钱[18]等人在坦克目标红外特性仿真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适用范围更广、更容易使用、可工业化的仿真方法。首先,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工具如CAD等构建几何模型,然后导入CFD软件ANSYS进行温度场分析,最终在仿真平台上完成目标红外辐射模型的仿真。这种方法所适用的模型众多,且仿真结果又能达到一定精度,红外辐射特性的仿真结果较为真实,且无需耗费长时间进行编程,该方法对推动红外仿真的工程化有一定作用。为提高建模效率,使用多实体建模法,由该法建成模型可形成独立实体,无须再次进行修正。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林士峰[19]对大场景红外仿真模型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包含了特定目标的仿真。研究模型包括飞行的导弹和天空背景、地面行驶的坦克和草地背景等。所求得的各种目标与背景模型的温度场,可用于求解目标表面的红外辐射特性,利用相关软件编码所得程序,获得场景在不同大气窗口中的零视距红外图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波段的红外辐射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可用于红外目标识别,对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杨威[20]首次建立了火电厂冷却塔表面温度场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建立几何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随后对每一体网格的几何形状、尺寸、空间位置、相邻网格间的几何关系和外表面各单元的法向量进行确定。模型计算应用到红外辐射和传热学理论,需要考虑的辐射项有环境辐射和冷却塔外壁面的热辐射,需考虑的对流项为冷却塔与热气流间的热量传递,以及冷却塔每个体单元间通过传导传递的热量。由于外壁有一定曲率,因此外壁的面单元间的热辐射换热也考虑在内,在此基础上求解冷却塔每一网格的热平衡方程。最后,对某个具体冷却塔进行建模并计算其表面各个时刻的温度场,这对形如火电厂的大型建筑红外辐射特性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