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雅”抵“俗”,两极分化
在现在大多数的地方戏曲剧目创作中,大多都赋予了他们更多的政治宣传与道德教化的作用,这就使地方戏曲本身的娱乐性减弱。而自古以来,戏曲都是在节日庙会和各种娱乐活动中发挥着娱乐大众的功能,现在随着戏曲文化的政治色彩加强和娱乐性的减弱,使地方戏曲文化逐渐走向了“雅”与“俗”两极分化的趋势,这就导致了各个地方戏曲的文化逐渐脱离了人民大众的土壤,其发展也令人担忧。

二、关于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一)戏曲创作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1、戏曲剧本的创作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思想感情。
地方戏曲是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从内容到形式体现的都是中国农耕时代的文化气质与艺术特征。因此戏曲剧本的创作应贴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反映他们的生活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符合你们的审美需求。但是这种生活气息不是外加上去的,也不是增加一点生活的细节的描写而已,它是一种内在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个著名的论点叫“美是生活,”他说:“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者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因此,只有熟悉生活,热爱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真、善、美的作品,才会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使观众与剧中人同欢乐,共忧患。使人们在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才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找到归属感、皈依感。例如江苏省盐城市淮剧团的《十品村官》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十品村官》主要反映了的基层民主选举和村民生活、观念、意识的深刻变化。《十品村官》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品不仅贴近生活,而且也讲述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2、剧本的创作应摒弃其传统“程式化”的束缚
“程式化”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对于现代戏曲剧本创作来说,不能生硬地搬用传统的程式动作,但又必须把生活动作戏曲化,这就要求剧本创作能够捕捉生动的生活素材,并借鉴传统,创造新的戏曲动作。例如豫剧《刘胡兰》中,刘胡兰踩铡刀的表演,刘胡兰走上台阶时,突然愤怒地踩落了敌人手中撑起的铡刀,来了一个塑像式的亮相姿势,吓得敌人浑身发抖、目瞪口呆,这个动作既像传统戏的亮相,又不是传统戏亮相的翻板。它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要求,又不是生活的简单模拟。它是在生活动作的基础上,吸收并发展了传统戏中武打夺刀的表演,集中提炼而成的表演动作。这个动作有力地表现了刘胡兰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3、戏曲的创作要推陈出新,大胆创新
戏曲的发展只有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才能抓住广大观众的审美与需求,才能使戏曲文化的发展稳握胜券。例如在豫剧影片《秦香莲》中,为秦香莲两个孩子设计的三次跪。第一次是认父,给陈世美跪。从纯真的心灵中发出了迷惑不解的疑问:“爹,••••••俺跟俺娘好不容易找到了你,你怎么不认俺哪?”第二次跪是向韩琦求饶:“军爷,你别杀俺,俺再也不敢找爹爹了!”铁石心肠的人看到这里,也不能不为之动情。第三次跪是向包公求救,当包拯在重压之下,给了秦香莲三百两纹银,让她回去。秦香莲说:“三百两纹银我不要,屈死俺也不喊冤。”拉着两个孩子要走,孩子挣脱扑到包拯怀里大哭:“包爷爷!”包拯也流下了眼泪。(传统戏里包拯是不流泪的)这就赋予包拯更多的人情,使这个形象更真实感人,也使全剧具有更强烈的悲剧效果。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舞蹈学习中的兴趣培养
下一篇: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研究

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课中...

从地域文化格局中看陕西筝派与河南筝派异同

浅谈中国“神曲”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苏北睢宁大鼓的地方传承与保护

从音乐社交看移动音乐应用的发展

萨克斯风名家KennyG的音乐创作与演奏特征

巢湖民歌的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