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阴阳学说”的文化起源
“阴阳”两字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然而在战国时期,才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出现。后来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种学派的出现和各家流派的争芳斗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阴阳学说”理论在此时也逐渐形成。学者们用古代独有的辩证思维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哲学思想。论文网
从战国开始至今,人们将“阴阳学说”用到医学、天文、音乐、建筑 、绘画等各个领域,《易传》里将“一阴一阳之谓道 ”作为命题,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它们彼此对立、互根、消长和转化,成为各门学科的理论基础。纵观整个美学发展史,“阴阳”是传统美学的基本法则,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之中[2],中国武术以它为核心,建立了强筋健体、防敌防身的健身文化体系;绘画书法以它作为美学原则,创造出中国独有的书墨山水画;传统建筑中以它为理论基础,让器宇轩昂的古代建筑留至于今……这些都体现了“阴阳”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大影响。
3 中国古典舞
3。1 中国古典舞概念
“中国古典舞”这个舞种的称谓是在1950年由欧阳予倩先生首次提出的,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舞蹈学科始建时舞界专家和学者给以立项的一个“名义”。“古典”为拉丁语的意译,“经典”的意思,中国古典舞是在古代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之上,继承了戏曲、武术、杂技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借鉴了西方芭蕾的训练体系,将东方传统的文化底蕴和西方舞蹈体系建构互相交织、互补长短,建立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文化,具有独特的风格。中国古典舞流派主要有身韵、敦煌、汉唐、昆舞等,这也是我国现在各大专业院校开展的主要学习课程。
3。2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
我国的舞蹈传统源远流长,古典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宫廷和民间,如早在周朝时期的《大武》,汉代健朗明快的《盘鼓舞》,盛唐时期舞人创造出的许多风格迥异的、《霓裳羽衣舞》等;一方面是从传统戏曲、武术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提炼和整合,逐渐形成现在的新古典舞。
1953年,北京舞蹈学院建校成立,古典舞学院派体系正式形成,《春江花月夜》等具有古典风格的舞蹈作品应运而生,1954年时期后,出现了以孙颖为代表的汉唐舞,如《绿带当风》、《铜雀伎》等;以高金荣为代表的敦煌古典舞,建立了健全的训练体系;20世纪中叶,古典舞的复兴开始逐渐拉开序幕,以《丝路花雨》为标志;20世纪80年代,历代舞蹈家前辈们通过生活的发现以及对艺术的探索结合戏曲表演元素整理出一系列专门训练身段的学习素材,古典舞“身韵”正式建立;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古典舞的升华时期,一些新古典舞剧目出现在观众面前,如《秦王点兵》、《问君何时归》等。
4 阴阳学说与古典舞的关系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其中也包含了这种儒学的哲学理论思想。古典舞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世界观(阴阳),和方法论(八卦),还结合了中国戏曲中的精华,把它们巧妙的柔和在了中国古典舞的韵法之中[3]。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和身韵都以圆作为基本的运动规律,而圆也是阴与阳的结合,从太极八卦中就可以体现。古典舞姿“子午相”“踏步站旁提”是古典舞的基本舞姿,两脚的虚实踏步,腰间的紧与松,都形成了造型的力的对峙,亦为阴阳的对立与统一;古典舞身韵中“云肩转腰”,以腰为轴的“磨盘式”平圆动作、上身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气息的运动路线的规律,将阴阳理论含入其中体现了古典舞的传统特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