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期冉阿让性格特征
九年以后整个巴黎城充斥着不安,由安灼拉为首领带着学生们在街头进行了抗议,冉阿让读了马吕斯给珂塞特的信后也参加了战斗,因为冉阿让的英勇善战,他向安灼拉要求了一次处理沙威的机会,他本来是有处理掉沙威的机会的,但是他仍然将沙威放走了。这里冉阿让的善良让沙威不敢置信,因为他不相信冉阿让居然会选择放他一条生路,这为后来沙威投河自杀埋下了伏笔,也从侧面刻画了冉阿让的善良。
这一场革命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的,马吕斯也因此身负重伤,冉阿让背着他希望他可以受到治疗,沙威却看到了路过下水道的冉阿让,他让沙威给他一点时间送走马吕斯。沙威一直是一个以法律原则至上的人,他不相信他坚信要逮捕的逃犯可以改邪归正,但这次冉阿让的善良真的打动了他,他一直坚守的原则崩塌了,他放了冉阿让并且选择了跳河自杀。这一时期的冉阿让可是说是处于博爱期,连一直以法律至上的沙威都从开始坚定不移的要抓住假释犯,到后面认同了冉阿让并投河自杀,这里冉阿让在表演的过程没有什么大的性格转变,但是我们可以从对比人物身上感受到冉阿让的慈爱与人道主义。
在马吕斯和珂赛特准备结婚之际,冉阿让把自己的过去告诉了马,他打算默默的离开,他不希望让这两个纯洁美好的年轻人的婚礼上沾上任何污浊。婚礼上,德纳第夫妇又打算不做好事,却不料他所拿出的证据正是冉阿让的戒指。马吕斯看到了戒指明白是冉阿让救了他,他拉着珂赛特向冉阿让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冉阿让带着幸福与祝福升到了天堂。[3] 冉阿让的一生虽然非常的苦难,但是他却因为大教主的感化将施爱的行为一直传播了下去,冉在最后也彻底的释怀了,他对自己这一生问心无愧,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善良纯洁的灵魂,感受到人道主义精神所带来的震撼。
二、音乐剧《悲惨世界》中音乐对冉阿让的形象塑造
大多数成功的音乐剧都会有标志性的主旋律,像《猫》中的Memory、《西区故事》里的Tonight等等,在《悲惨世界》中有着甚至五优尔首令观众过耳不忘的主题旋律,音乐整体都很大气非常具有史诗般的色彩,所采用的音调都以古典音乐为基础,有着磅礴而深沉的气势。而冉阿让的唱段《Who Am I?》和《Bring Him Home》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经典歌曲,在剧中也不止一次的出现过。在音乐剧中人物形象也离不开音乐对人物的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都会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即便是同一个人物,随着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人物的特定音乐也会有相对应的变化。
(一)冉阿让的唱段《Who Am I?》
这首歌曲是独属于冉阿让的主题曲,曲中的主要动机是来自于冉阿让的音乐主题,它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物的形象,同时也象征着矛盾后获得重生的意向,《Who Am I?》的调式是降B大调,曲式结构为二段体。[4]
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冉阿让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从一个逃犯变为了马德兰市长,在他为了带芳汀治疗赶往医院的路上,他将一辆车子抬起,救起了一位被车子撞到的老人割风,这个举动引起了沙威的注意,他知道冉阿让有这样的能力,但第二天,沙威又向
冉阿让认错说是已经抓住了逃犯,不应该怀疑市长,冉阿让此时开始矛盾起来,是应该坦白不让无辜的人代替他受罪,还是应该一辈子回避这件事绝口不提。
唱段的情绪从开始的疑惑、迷茫、挣扎到后来清晰、明朗,深刻地表现了冉阿让战胜自我、勇敢承认自己身份的过程,也推动了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Who Am I?》的音程跨度非常大,乐句的长度也不同,形式多样,音乐开始的时候采用十优尔分音符,四连音表现了冉阿让慌恐、不安的心理状态,从第二小节到第四小节的节奏是一段连续的四连,旋律是以下行进行的,主要动机出现在第五节最后一拍的后半拍,描写了冉阿让心理一直在念道我是谁,这样一种心理活动。[3]歌曲的前半段,第十五小节节奏基本相同,都是十优尔分音符的四连音,表现出了冉阿让内心里激烈的矛盾斗争,而且在第十五小节里有一个长达优尔拍半的休止符,这段长时间的休止符给了观众们充分的想象时间,也表现出冉阿让不断地在自我判断到底该如何抉择的这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很长时间的休止在歌曲中还有好几处,此曲运用了多个不同的休止符来表现冉阿让犹豫、徘徊的心理,在第二十一节中又运用了三拍子的休止符,这些休止符的运用,既生动描写了冉阿让矛盾纠葛的心理,既表现了冉阿让下定决心的状态,又体现了他思想上的激烈斗争,也象征着冉阿让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