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马金凤四处奔波演出她的代表剧目《老征东》为国人鼓舞士气,并拒绝为日本人表演。在演出中,她将豫东调、豫西调及祥符调的唱腔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与著名剧作家宋词合作,将传统剧目《老征东》改名为《穆桂英挂帅》,改编后的剧本突出了巾帼女英雄穆桂英的形象,使整个剧目更加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二)表演成熟期
马金凤的戏曲表演随着时间发展积累的越来越丰富,甜美的嗓音加上超群的演技,深深地打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从艺多年来,她一直不断地在人民群众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体验生活,陶冶自身的情操。改革开放后,马金凤带着经过改编的《穆桂英挂帅》第一次赶赴上海演出,得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 的高度赞赏,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以凤冠为信物,收马金凤为唯一的外剧种弟子。马金凤在的梅兰芳的指点下,对《穆桂英挂帅》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尤其是以“穆桂英”这一角色创新了豫剧的行当,诞生了“帅旦”,丰富了豫剧的行当种类,为豫剧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
   马金凤凭借《穆桂英挂帅》荣获“河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演员一等奖,受到了国家领导等人的一致赞赏。为了更好的传播豫剧,《穆桂英挂帅》被拍成了戏曲电影,一经播出全国上下广为传唱,人们开始关注马金凤,关注河南豫剧。1963年的时候,马金凤在豫剧《花打朝》中饰演耿直豪爽的程七奶奶,并将豫剧艺术呈现在了首都人民的面前。
(三)“马派”艺术的盛行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戏曲文化遭到重创,四人帮粉粹后,年近花甲的马金凤又重新登上了自己所深爱的舞台上。带着饱满的热情,像五十三岁的穆桂英出征一样,在全国巡回演出,不在乎车马劳顿的辛苦。其中对《花打朝》中程七奶奶的形象塑造的非常有特色,很多人都十分喜爱这一角色,尤其是在北京演出时,首都人民对马金凤的“一挂两花” 交口称赞。马金凤的“马派”艺术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认可,将豫剧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马金凤对于豫剧的表演与创新一直都保持着高涨的热情,活跃在各方舞台上。2005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马金凤参演了戏曲名段欣赏《守岁大观园》在其中饰演贾母,唱腔干净甜美。2009年,“祝福祖国•唱响神州”河南戏剧名家演唱会邀请马金凤参加。2011年,马金凤的身影活跃在第二届中国豫剧节闭幕式上。如今,马金凤已经93岁的高龄,但她所独有的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一生都在奉献自己所热爱的豫剧事业,把为群众表演视为自己最大幸福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二、马金凤的唱腔特点
马金凤的唱腔十分有特色,在传统豫剧的唱腔中加入了创新,给豫剧增添了色彩,形成了独有的“马派”唱腔。下面主要就马金凤唱腔的咬字吐字、行腔归韵、表演艺术三个方面,来分析马金凤的唱腔特点。
(一)咬字、吐字
戏曲唱词念白讲求“字正腔圆”,想要表演好角色必须要清晰准确、圆润的咬字吐字,这是检验戏曲演员专业技能的主要标准。地方戏曲特别注重戏词中吐字的出声、引腹,字音的平曲升降和语音的轻重缓急。马金凤在演唱中运气巧,归韵俏,咬字着力轻巧,吐字清晰,尾音处理干脆,唱词通俗易懂,用词鲜活,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此外,她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像是戏曲中的角色直接与人对话、诉说,将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给观众,使观众既感到亲切有,又易于理解接受,成就了她在吐字咬字方面很深的艺术造诣。马金凤把民众的普通口语用作艺术语言,既有审美性,又具有通俗性,符合民众的心理,能够获得广大群众对认可与支持,使群众与演员之间能达到审美上共鸣,在情感之上获得支持,成为马金凤被大众所喜爱的主要原因。[3]马金凤对于每一个戏曲角色的咬字都是非常清晰的,使得观众一听便知道她所唱、所说的是什么。
上一篇:浅谈周口太康道情《王金豆借粮》
下一篇:歌曲《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的演唱要求及情感表现

浅谈中国“神曲”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音乐课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苏北睢宁大鼓的地方传承与保护

浅谈黄梅戏中竹笛艺术的运用

浅谈李健的音乐风格

浅谈歌曲《七律·长征》的艺术特征

浅谈《新绣荷包两面红》的风格特征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