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腔在“字”与“情”上的功夫, 字是基础, 而情才是最要表现的, 所有润腔中的装饰, 都必须从角色所需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出发, 李老师在《鸿雁传书》中 “常照薛郎前”的演唱, 她除了依字行腔的润饰, 还连续用了几个颤音, 恰恰就是这几个颤音的润饰, 为下面的念白作了很好的铺垫, 极具感染力。再如“莫非是薛郎转向窑门”一句中,“郎”和“门”字也加入了滑音,更加表现了王宝钏对丈夫的思念之迫切,同时为下句误把路人当做丈夫埋下了伏笔。像这样的形式,几乎贯穿了全剧,并没有给人做作之感,反而随着李老师的演唱与表现,感受着故事情节,感受着李老师的情,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类似这样用细腻的装饰音润饰唱腔用以刻划人物感情的例子, 在李老师的演唱中, 不胜枚举。无论是《秦雪梅吊孝》中的秦雪梅, 还是《玉蜻蜓》中汪志贞,也不论是《杨开慧》中的杨开慧, 还是《皮九优尔子》中的火乡长……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正是通过她玉润珠圆的润腔艺术以及从角色本身出发所表现的感染力,才使之刻划得栩栩如生。
著名剧作家刘鹏春先生曾这样评价李老师的艺术表现: “大演员自然应该有大技巧。大技巧是见匠心而无匠气,大技巧演心而不演技, 大技巧不是卖弄、炫耀、大巧每每若拙”。李开敏老师的表演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她也有天分,再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与创新,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师。诚哉斯言, 李开敏老师的演唱艺术, 犹如一部扬剧艺术的大书,永远值得我们去欣赏她, 研读她, 并继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