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宝庆竹刻的历史追溯与现状
追溯宝庆竹刻的历史无疑是底蕴厚重,博大精深。明《一统志》就曾记载:“湖南宝庆府产毛竹,土人曰楠竹,织器为用。”而在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里,也有这样的记述:“宝庆府竹类楠竹即大竹,工匠积器为用。” 邵阳竹器发展至明代中期形成独具一格的竹刻艺术,并走向艺术化。清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创造发明了翻簧制作工艺和竹簧雕刻技艺,给中国的竹刻艺术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据史料记载,从清初开始,自竹簧工艺在邵阳产生后,邵阳竹刻进入全盛时期。乾隆十优尔年(1优尔年)乾隆皇帝在南巡时发现了竹簧器物,从此便对竹簧工艺品爱不释手,竹簧器也因皇室的喜爱而名声大噪。自乾隆以后,竹簧器成为贡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还藏有不少清代乾隆时期的翻簧制品。宝庆竹刻开始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是在晚清时期。当时,宝庆城内专门从事竹艺制作和销售的专业作坊就有9家,从业艺人100多人,著名的作坊有“文雅堂”、“爱此君斋”、“君雅堂”等,那时的名家大师特别是竹簧雕刻的高手层出不穷,竹刻材质和雕刻技艺也不断创新。1915年9月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宝庆竹刻一举夺得金质奖,誉满全球,此后竹制品开始不断销往国外。
解放后50、60年代到70年代,宝庆竹刻出口到7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值达一年几千万,那时候竹雕艺人有2000多人,是湖南出口创汇的大户。解放后,竹雕与湘绣一度是湖南出口创汇的两大支柱产业。但由于“价格和成本比不对称”,到八十年代末,宝庆竹刻开始衰落,宝庆竹刻的发展现状却让人十分揪心。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最直接影响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邵阳原有的几家竹艺厂相继破产停业,雕刻技师纷纷改行或失业,如今为数不多的老艺人也都年事已高,仅几个老艺人------曾剑潭、胡恒民、喻文等还在坚守竹刻,但雕刻作品相当有限,亟待保护。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宝庆竹刻绝处逢生。由于宝庆竹刻开始复兴,少数年轻的美术科班生、美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业者看到宝庆竹刻所具有的极大发展前景,就转行拜师学竹刻。由于宝庆竹刻艺术品产量少,身价高,销路不畅,导致近年来发展极其缓慢。据了解,2011年全市高端竹刻艺术品总产量约350件左右,从竹刻的生产总量和竹刻艺人的生存状况来看,着实让人忧心,亟待探寻一条振兴宝庆竹刻之路。
(四)宝庆竹刻已取得的成就
宝庆竹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它集观赏、实用于一体,造型优美,色泽淡雅,题材丰富,讲究刀法,技巧、意境、情趣完美结合。从乾隆年间开始,邵阳城内就形成了从事竹刻制作和出售的一条街,至清代末年,邵阳专门从事竹刻的门店作坊有20多家,著名的竹艺作坊有王树筏开设的“爱此君斋”。
鸦片战争时期,黄遵宪先后出使英、美各国,他多次将邵阳竹簧艺术品作为礼品进行赠送。建国后,邵阳竹簧在工艺制作上开发出了异形造型、高温压制等新技术,引进了喷漆工艺,克服了竹簧易脏的缺点,利用药物处理以增强产品防虫防霉的性能;在技法表现上,创造了镂雕、浮雕、皮雕、拼嵌、烙画、着色、压烫、腐蚀、电绘等方法;在艺术处理上,邵阳竹簧讲究画面章法,刀法多变,融绘画、书法、金石、版画、雕刻等为一体,博取众长。竹艺大师王民生开创性地把国画和金石雕刻移植于竹刻艺术,艺术价值极高;竹艺大师曾剑潭首创竹簧腹空图形镂雕技术,创作了我国竹簧雕刻史上首件腹空雕精品。邵阳竹簧成了我国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
- 上一篇:高速出入口形象景观规划设计广场景观设计
- 下一篇: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文献综述
-
-
-
-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