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对工笔花鸟画艺术的认识论文网
从古至今,人们对青山绿水,花卉禽鸟情有独钟。《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花鸟画题材显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画家通过画笔将花鸟跃然纸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花鸟画的传统是写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大胆的想象,简练的笔墨,描绘瞬间的样态。
唐代迎来中国花鸟画的第一次顶峰时期,据《宣和画谱》记载,薛稷画鹤形神兼备,边鸾画孔雀宛如起舞,《簪花仕女图》中的花与鹤也是相当活泼。五代到北宋,花鸟画在继承唐代的基础上更加繁荣,这一时期主张师造化,不是直接对事物的照办抄袭,而是通过观察加以提炼和概括,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南宋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尚真,美善”的审美观念,严谨有度的创作技巧,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更放光彩,在作品中呈现自然灵动的艺术效果,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典范。元明两朝,花鸟画开始朝着兼工带写的形式发展,在写生的基础上达到兼工带写,半工半写,生动活泼,意趣盎然。清代至今的花鸟画更是呈现多样的风貌,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花鸟画这一写生的优良传统需要继承并发展,使得新时代的花鸟画,更加光辉灿烂地丰富民族的绘画宝库。
3 《迷鸟》的创作
创作前期,我从临摹中学习工笔花鸟,我分别选择了宋人小品和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进行临摹研究。后期,我查阅大量火烈鸟的图片,浏览大量火烈鸟的纪录片,力图达到写生的条件。在学习宋人花鸟的基础上,初步研究火烈鸟的造型特点、笔墨技巧和设色方法。火烈鸟是一种神奇的鸟儿,传说它的羽毛丰满后,会朝南飞翔,只为让天火将羽毛点燃,然后带回火种;也有传说,这种鸟是神鸟,体内蕴含着无穷的精力,成千上万只集聚一起,湖水成为一片烈焰蒸腾的火海;更有人说,它同传说中的凤凰一样,是经烈火焚烧后从灰烬中重生……
3。1 《迷鸟》的造型特点
毕业创作和平,我采取三幅立式的表现形式,分别描绘火烈鸟的羽毛,站立姿态以及头部。在构图上,我学习宋人的仰观俯察,在视点上,并不是固定于一个,采用散点透视,移步换景,视点是多重的。在视角上,采用平视的角度,游心自然。在视线上,有别于西方单一的视线,更加多变,更符合中国散点透视的特点。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著名画家赵佶所作的一副花鸟画。设色艳丽,绘芙蓉以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以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中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为华丽的题材,但是此图构图不同股一般的装饰,而充满了活趣。以散点透视的方法,使画面生动且富有变化。除此之外,为了更加体现火烈鸟的造型特点,我还采用了单一重复变化的设计方法,使画面更加偏于现代装饰的风味,也算是我对传统的一次小小的继承和发展。
3。2 《迷鸟》的笔墨技巧文献综述
通过对宋人小品的临摹学习,我了解到画家在技法上主要运用了下列一些方法:勾勒法、勾填法、没骨法、白描等等。在《迷鸟》中,我主要采用了勾勒法,用淡墨勾出形象轮廓,然后着色,再用比较重的墨色重复的“勒”出各个形象的线,这样的线不单是能够表现出轮廓,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表现出羽毛的质感,形象的体积感。在勾线过程中,我注意到,鸟的羽毛部分用淡墨勾,腹部颈部用深浅墨色勾出羽毛,鸟嘴部用浓墨勾画。宋代工笔画《果熟来禽图》、《虞美人图》、《枇杷山鸟图》,大都采用此种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