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闫平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闫平崇拜西方的艺术大师毕加索和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从艺术的角度看,闰平认为西方艺术大师毕加索表达绘画情感的语言很神奇,毕加索表达两性关系特别纯美,男人女人都那么无辜和惜懂,但又那样直接和本能。马蒂斯和毕加索的绘画艺术启发了闰平绘画中的色彩;而中国绘画巨匠齐白石画中的虾及蟹充满生机,非常感性。她认为,不仅要有西方绘画的熟练的技巧,更要有画面中蕴含的思想状态和人格魅力。文献综述
3.1绘画和生活方式互相联系
闫平的绘画题材多以周边的生活为主。她认为,绘画和生活是相联系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性别会有很大差异的观察视角,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社会这个大背景中的事件状态,而她是在关注身边周围的人和事物,是生存和生活延续的状态,关注的更多是自身的个人感受。其作品多是孩子和母亲相处融洽的愉悦状态。如油画创作的《母与子》和《小戏班子》系列能更加真实的表达自我情感。《母与子》系列源于她切身的做母亲的感受,《小戏班子》系列是过去留下的生活中琐碎的一记忆和印象,都是她在女性这一视角的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绘画创作,“每一幅画都是琐碎生活的影子,是我的日记。日记里写着我的秘密,我用自己的色彩符号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1]闫平的绘画如同她的生活一般真实再现,通过绘画的颜色和笔触来表达她内心寄托的母爱及充满“女性”情愫、女人的温情、心事,女人的蜕变、升华,女人对世界的看法。她的创作能对人的心灵起到温暖和抚慰的作用。温情之外,她还倔强地坚守自己始终以内心体验为角度,在绚丽的色彩中谱写生活的变奏。
3.2母性情感的体现
创作《母与子》系列是九十年代开始的,是闫平创作的高峰之一。这一系列的绘画是带着母性情节的,给观者以想象回的空间。闫平通过笔触和色彩来体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深切的母性情感。这一系列的绘画没有明显的面部表情,用中国绘画中的线表现的肢体带来的节奏感以及画面上有着豪放的大笔触,和鲜艳明朗的主观色调,并且写意与象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色调和笔触,突显了画面中作为母亲对孩子亲呢的情感。这一系列的创作用母性和孩子的柔软与周边环境事物及母性的信念的坚硬作比对,来体现母爱这一情感的永恒性,体现了女性艺术家独特的柔美。
3.3对生活的渴望和理解
闫平的绘画色彩浓重、热烈,细腻中带着主观的人性思想。特别是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将中国的油画色彩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创作《小戏班子》是她进入21世纪之后的首部重要作品,是其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这一系列的创作主要是以中国的戏曲为题材的,画面中也同样有着浓郁鲜艳的色彩,有着大胆旷达的笔触,这些大笔触将画面分割成有序而完整的构图。她用这种理性的线条来表达着早年的这些戏曲情感,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既温暖又伤感。戏曲这方面的创作使得油画在她这里变得中国化、本土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