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 窠石平远图 局部
李唐 万壑松风图
法”,“然后多所自得”,画山石多用“卷云皴”, 又称“云头皴”。线条圆中带方,有力又不失柔和, 形如舒卷的云朵。如郭熙的作品《窠石平远图》(图 5)、《早春图》,画面中的用笔中侧锋并用,以浓 墨勾勒出山石的外形,线条流畅挺拔,用笔富有节奏, 跌宕起伏,绵绵不绝。卷云皴的运用使郭熙的作品风 格鲜明,不同于简单的摹山范水式的对景写生,通过 艺术家的加工,自然的山水呈现出独特的装饰化的美 感,而这种装饰化正体现出艺术家对自然外貌的认识 和理解。到了北宋中期,画家在描绘山石树木时多用 繁密的点皴和线条流畅交织的线皴,用笔以中锋为主,
皴擦结合。南宋马远《踏歌图》的“大斧劈皴”气势更加雄大,潇洒处亦不失细腻,笔锋 刚劲。夏圭的“拖泥带水皴”,他将斧劈皴加入了浓淡干湿的变化,形成了水墨淋滴的效 果。北宋末期和南宋的画家更明显地将笔的使用拓展到笔肚和笔根,用笔更加灵活,使皴 法具备了面的形态。李唐《万壑松风图》(图 7)的斧劈皴,山体用侧锋擦出具有块面感的 线条,根据山石的外框和结构造型,根据画面的疏密需要,用有规律的程式将线条排列以 产生面。这种皴法增强了山石的体积感,用笔的速度和力度,对最终产生的画面效果起到 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