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
摘要:目的:探究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生产手术的98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不同情况,主要包括手术缺陷发生率和对护理的论文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控制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值得临床推广。
在产科护理中实施风险控制,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对保证手术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选择在我院进行生产手术的98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风险控制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相关理论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自2015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生产手术的98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4±1。67)岁。将这98例产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风险控制护理。
1。2方法
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叮嘱患者按时吃药等。
观察组的49例患者实施前馈控制方法[2-3]。(1)护士长建立手术室质控小组,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切实保证患者安全。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寻找安全隐患,总结预防性护理措施,并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2)我院产科患者手术中的护理缺陷主要包括:手术中器械准备差错,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用药错误,输液错误,输血错误,保温不当,患者标本丢失。对于上述情况,制定表格,形成常规手术室护理内容。(3)建立缺陷防范监督体系,完善护理安全的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实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原有的排班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实行分层级护理模式。确保每一个护理小组内的高。中。低职称护士合理搭配,防止人为安排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中心目标,制定人性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4)使用多种方法加强护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鼓励手术室护士参加各种自学考试等,并组织骨干外出学习,定期进行护理查房。
1。3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分为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两个方面。
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标准为:满分为60分,依次分为良好:51~59分;较好:41~50分;中等:31~40分;差:21~30分。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衡量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缺陷发生率
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手术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手术缺陷发生率的比较例(百分号)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3讨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点从逐年升高的医患矛盾就可以看出来[4]。风险控制的护理模式是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和研究,以满足患者的各项需要展开护理工作,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并进行防范措施,是一种能有效降低损失而带有预防性的控制方法[5]。
本文通过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控制可显著提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缺陷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可行性强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