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8例慢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论文网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评分值与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护患间良好关系,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85
心力衰竭一般指因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1]。慢性心衰具有病程长。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高[2]。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注意事项,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选取7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8例慢性心衰患者依据欧洲心脏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入院,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类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免疫性综合征患者[3]。其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62。26±3。14)岁。原发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19例,冠心病25例,原发性高血压23例,心肌病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
1。2。1对照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述长期用药目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一对一“向患者细致讲述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定期开展心衰知识讲座,使患者家属了解心衰病发诱因,常见症状。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使患者注意坚持长期治疗。合理用药。改变不良习惯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4]。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倾听患者存在的疑问,耐心向患者解释,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心理。鼓励患者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加强医患间沟通,使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真实病况,调动患者积极性,主动参与康复护理中。主动为患者着想,在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基础上,尽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患者因住院费用产生的不良情绪。
1。3研究指标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其中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通过4项评分汇总得出生存质量总评分[5]。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小结
随医学技术不断提高,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有长足发展,但大部分患者仍需经历漫长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细心周到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组的生活质量各评分。1年随访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了解个体患者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患者解决;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不断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与信赖,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增强治疗依从性。同时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与家属了解更多病症相关知识,为治疗与预防并发症做好准备,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