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论文网况。结果观察组SAS与SDS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优良率为95。6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75。6百分号,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推广价值。
冠心病为临床主要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于患者心理因素与自我管理能力。不良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1],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加速心跳,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荷,耗氧量增加,而供氧不足会诱发心绞痛。因此对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采取护理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本文为探讨对冠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其中25例为男,20例为女;年龄为58至82岁,平均(67。3±8。5)岁。观察组45例行护理干预,其中26例为男,19例为女;年龄为59至83岁,平均(67。9±8。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病情护理等。观察组行护理干预,主要如下:
1。2。1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病程较长,效果慢,故而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制定相应心理疏导方案,开展一对一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自我暗示法以及支持疗法对不良情绪予以宣泄。健康教育需具有个性化,责任护士为主要实施人员。对教育指导小册子予以编写,同时附上图解,亦或采用现场操作或者口头教育等方式。结合患者文化水平与理解能力选择宣教内容,确保患者充分掌握疾病相关情况。
1。2。2饮食干预与用药指导叮嘱患者食用易消化。低热量。低盐以及低脂食物,补充蛋白质与钙质。结合患者病情实际对药物用法以及不良反应予以讲解介绍,叮嘱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用药,避免损伤肝肾。
1。2。3对自我管理能力予以培养受到自身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影响,冠心病有参差不齐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从坚持锻炼。自我调节。按时按量服药。科学饮食。以及按时复诊等方面开展。对健康档案予以构建,对其联系方式与个人资料予以登记。多联系患者家属,使其参与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活动中来,充分监督。
1。3观察指标
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应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自我管理能力,共5个指标,优为全部完成,良为完成3至4个,不足3个为差。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对所有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若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况对比见表1。
2。2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对照组优16例,良18例,差11例,优良率为75。6百分号;观察组优27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为95。6百分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9。05)。
3讨论
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冠心病发生率在不断提升。由于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且长期治疗,效果慢,医疗成本高,幸福感下降,易出现负性心理。临床经研究得知[2-3],生活质量满意度主要受到抑郁的影响,且不良情绪会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甚至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一定要行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结合患者文化水平。理解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同时还要强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合理用药,坚持锻炼,按时复诊,科学饮食。本研究中观察组SAS与SDS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优良率为95。6百分号,明显高于对照组75。6百分号,对比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推广价值。
护理干预对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