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关节功能优良论文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32。26百分号;试验组4例,发生率12。90百分号,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同时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此次研究特就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9月收治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2例,女24例,男38例;年龄43~82岁,平均(57。6±3。2)岁;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股骨颈骨折17例,骨性关节病19例,股骨头无菌坏死23例。昏迷患者。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意识以及精神不佳的患者。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并发肾脏。肝脏。心脏功能异常的患者均排除出此次研究范围[1]。随机将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手术治疗存在惧怕心理,对治疗效果缺乏信心,担心手术失败会给其日后生活带来严重干扰,不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2]。护理人员必须在加强与患者进行日常交流的前提下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提前告知患者各种病情变化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提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引发恐慌[3]。②疼痛护理:疼痛会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造成影响,不正确的训练方式以及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加重疼痛。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加强病情方面的沟通,应用专业方式全面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等级,若患者疼痛感强烈且超出其耐受限度,可适当应用止痛药物。营造良好。温馨的治疗氛围,防止不良治疗环境加重其机体以及心理痛苦。通过播放电视。广播以及张贴海报或者摆放绿植的形式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分散,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和减轻。告知患者不得随意挪动患肢以免加重疼痛感[4]。③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的尿量。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呼吸和体温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反应并向负责医生报告[5]。④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引体向上。下肢肌肉锻炼等功能锻炼,术后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通过激励以及引导的形式使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手术完成当天即可行胫前肌群。股四头肌。踝关节屈伸等主动收缩训练,术后次日可行引体向上以及抬臀活动等,根据患者身体复原情况逐渐加大运动量[6]。⑤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告知患者术后必须将患肢抬高,及早进行患肢肌肉收缩训练有利于促进血液回流。同时还需观察患肢肿胀。疼痛以及颜色变化等,及时向临床医生进行汇报。
观察指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应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为<70分;可为70~79分;良为80~89分;优为90~100分。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分析工具为SPSS16。0统计软件,用n(百分号)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术后?验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对比:术后试验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0例(32。26百分号),试验组共4例(12。90百分号),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作为老年患者的多发疾病,髋部疾病会造成患者疼痛以及行走不便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功能恢复速度:
此次研究中,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知,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患者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控制并发症,对于提升和优化患者的生活品质有重要作用。
护理干预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