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论文网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控制。规律用药。运动依从及血糖监测的遵医比例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分别为(5。87±1。07)mmHg和(7。46±1。68)mmHg,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而且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5(a)-0159-02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常见的一种疾病,经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发病率正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为胰岛素抵抗,患者发病后,其血糖会急剧上升,对孕妇和胎儿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除了对其进行血糖控制和药物治疗外,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该研究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对其遵医行为的影响,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该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7月,该研究中,排除患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以及血液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该次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年龄(28。16±2。17)岁,孕次1~4次,平均(2。14±0。37)次,其中初产妇11例,经产妇14例。观察组:年龄范围22~36岁,平均年龄(28。84±2。91)岁,孕次1~5次,平均(2。83±0。75)次,其中初产妇12例,经产妇1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定时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保持病房内环境良好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①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了解,因此一旦患病就会担心自身健康以及胎儿的安危,因此针对患者的这一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关于疾病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告知患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就可得到有效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②血糖监测: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时,可引导患者学习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定时为患者进行血糖监测,通常情况下一周监测一次,对于特殊情况患者可每天监测一次,并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和分析[2]。③饮食护理:做好对患者的饮食控制措施,首先由营养师对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每例患者个体对营养的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食谱,根据食谱为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患者的饮食中注意要增加热量高的食物,保证患者对食物热量的需求。④合理运动: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而且有利于患者内分泌情况的调整,从而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调节控制。⑤给予胰岛素:在给予患者饮食和运动护理后,若患者的血糖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此时可合理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通常于患者饭前30min进行皮下注射,对患者餐后的血糖发水平进行调控,若患者空腹血糖值较高时,可在晚上十点左右注射胰岛素,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护理后的遵医行为,其中包括饮食控制。规律用药。运动依从以及血糖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以及餐后2h血糖值。
1。4统计方法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规律用药。运动依从。血糖监测的遵医率用(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观察指标数据经过反复核算无误后,均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
2结果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用药。运动依从。血糖监测依从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可知,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对比,观察组患者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妊娠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种,妊娠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的糖尿病,该类糖尿病是随着妊娠期而发生的,因此患者不仅存在糖尿病,同时存在糖耐量减低以及空腹血糖不良的现象。妊娠糖尿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均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何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是目前医学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研究表明,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但是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其血糖水平[4]。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整体性的护理模式,它能够使护理目标化。程序化。具体化,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根据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能够减少护理差错,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并实施护理目标,对患者进行引导,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干预中,这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而且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5]。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母婴出现低血糖现象,在护理过程中,搭配合理的饮食,同时采取相应的运动治疗。血糖监测以及胰岛素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整个临床护理路径中,从多方面出发,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不仅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机制的增强,而且能够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6]。
该研究中,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饮食控制。规律用药。运动依从。血糖监测的遵医率分别为96。00百分号。92。00百分号。84。00百分号和88。00百分号,其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血糖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分别为(5。87±1。07)mmHg和(7。46±1。68)mmHg,数据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而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适合临床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