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论文网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百分号;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百分号。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显著,不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有利于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有效的降低了脑梗死几率,对医疗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170
脑梗死患者病发的原因是因为局部的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软化坏死[1-3]。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都有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的一系列障碍,例如: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足内翻等症状的发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就是充分利用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可塑性促进神经的再生[4-6]。本次研究针对在本院接受脑梗死治疗的患者38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康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接受冠心病治疗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患者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2±7。1)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小学学历10例,初中学历15例,高中学历8例,大学及以上学历5例,发病时间5~15d天;观察组男17例,女21例,小学学历8例,初中学历14例,高中学历10例,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发病时间6~14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随时观察,并且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详细的介绍医院的环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采取适当的康复训练。并且在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上加以指导,让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在心理上做一些疏导工作等[7,8]。
1。3疗效判定标准[9]患者整体意识清楚,语言和肢体的功能恢复的很好为治愈;患者整体意识清楚,语言和肢体的功能恢复较好,有轻度的神经损害症状,生活能自理为显效;患者整体意识清楚,在语言和肢体上都有明显的改善为有效;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之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无变化,甚至是死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百分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百分号;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百分号。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很多的脑梗死患者对于自身的病情过于担心,在心理上会出现很多变化,很容易产生紧张。自卑和忧虑的情绪,在一定的程度上不利于患者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就是有计划性的制定康复护理措施,有效的增强康复护理的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对此方法的满意度[10-13]。本次研究针对在本院接受脑梗死的38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患者入院最初就对患者进行医院的环境介绍,让患者对环境充分的熟悉,消除陌生感,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康复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恢复训练,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合理的安排患者的饮食。在患者情绪变化不定时,医护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不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有利于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本文通过对7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两组患者的康复后效果比较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百分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百分号。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应用于脑梗死的患者康复治疗中,不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大大的降低了脑梗死的死亡几率,推动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值得推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