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体会
品管圈是由同一现场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织一个小团体,或者有意识将此类人员组织在一起,相互商讨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应用品管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我院2011年11月成立了品管圈推行委员会,全院护理单元共成立了9个品管圈,通过近三年努力,共完成选题26项,今年6月份第三期品管圈期未成果发布会如期完成。
2。方法
2。1。成立了品管圈推行委员会:按医院的营运目标拟定品管圈推动方案及推动要点,以筹划。管理及审查每期品管圈各项活动议案等。
2。2。举办品管圈活动专题培训:在全院职工中开展宣传普及品管圈活动专题讲座,内容除品管圈的基本概念外。着重培训了有关技能的应用。
2。3。成立质量改善小组(组圈)。设定圈名及圈徽:以科室为单位,每个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协同共进,激发头脑风暴,制定了各自的圈名。圈徽。
2。4。主题选定:列出问题点并做成问题点一览表,找出问题点的方向,积极排查问题,确立主题。
2。5。活动计划拟定
2。5。1预估各步骤所需时间:P―投入30百分号的时间,掌握问题重点,以求改善的效率;D―投入40百分号的时间,要求人员能实施对策。养成习惯,落实措施;C―投入20百分号的时间,加以确认改善成效;A―投入10百分号的时间,建立标准化内容及资料整理。
2。5。2。决定活动日程及工作分配
2。5。3。拟订活动计划书,并取得上级核准。
2。5。4。进行活动进度管控。
2。6。现状把握
2。6。1。将现行工作内容充分掌握:以图形显示工作流程中所有的步骤及发生的次序,可用来了解现有的作业流程,指出流程中的重复与瓶颈。
2。6。2。做现实观察:提供简而易懂的标准化表格,协助资料收集,能同时检查很多项目,能清楚描绘每个状况的事实。
2。6。3。把现象与标准的差距。不对的地方及变化,加以观察记录归纳出本次主题的特性:找出重要的少数,重点把握,确认改善的效果。
2。7。目标设定:由全体圈员共同订定,检讨目标达成的可能性。目标需数据化及明确化,并考量活动结束后是否能进行评价。
2。8。解析:依现状把握“找到的特性,列举出所有可能原因,从要因中追求真正原因,辨明影响度并标示真因。
2。9。对策拟定:针对真因来思考改善对策,评价改善对策,对策拟订后,需获得上级核准方可执行。
2。10。对策实施与检讨:执行改善方案,调查对其他部门或特性有无副作用。
2。11。效果确认:把实施结果与改善目标加以比较,注意衍生的效果,尤其负效果应采取因应措施,列举出直接的,定量的,经过确认的效果,列举出间接的,衍生的或无形的效果。改善效果维持时,至少需要观察三个月以上,决定以何种数据来观察改善效果的变化趋势。
2。11。1。有形效果:目标达成100百分号±10百分号是理想的,目标达成率高于150百分号或低于80百分号者应提出说明;改善前后结果以柏拉图或其他图形比较;可计算效益。
2。11。2。无形效果:文字方面可以条列之方式表示;可以雷达图之评价法表示无形成果。
2。12。标准化:在品管圈活动中应做到:有标准-实施;没有标准-制订;标准不合理-修订;不遵守-再教育。将有效对策标准化。制订或修订标准作业标准化步骤。公告实施,经教育训练后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检讨并确认效果维持情形。
2。13。检讨与改进:指出本次活动的优点。缺点及残留问题。
2。14。品管圈活动后资料整理与成果报告:品管圈活动结束后,将活动经过依照活动步骤的次序来撰写整理并汇整成成果报告书。同时,将成果应用于日常工作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1。5。定期召开发表会,事先约定会期:定期召集发表会是强化推动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召开发表会能够给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她们在发表会上展示自我,体会成就感,锻炼总结和发表的能力。
3。体会
3。1。管理模式改进: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使用,使护理部在管理上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从上而下管理为自下而上管理,充分发挥了一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3。2。科学管理工具的使用: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士掌握了品管圈的管理手法,能灵活的应用于护理品质管理中,学会了判断。分析问题尽量用数据说话,防止主观。偏面判断。
3。3。团队和主人翁的意识加强:圈员们学会了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订立目标。提出问题。一起讨论。研究对策从而改进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手集体荣誉感。
3。4。锻练了护士的工作能力:对圈员是一种工作方法和意识的培养,而对圈长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协作和管理能力提升[2]。
3。5。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各护理单元利用品管圈的手法积极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缺陷,提出改进方案,大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品管圈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