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体会
产后心理障碍即是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或沮丧等不良情绪,心情低落,萎靡不振,浑浑噩噩,有时甚至会做出伤害自我或婴儿的行为,是产褥期间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根据有关报告得知,最近几年来产后心理障碍的出现率逐年增加,其比例高达15百分号[1]。为了总结分析出产论文网后心理障碍最佳的护理方法,我院采用自制心理障碍表和抑郁调查表对产后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为本文研究对象,年龄21岁―36岁,平均年龄26。2岁,产后六周回院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本文研究对象无任何精神病史,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能够看懂调查内容,自愿参与,独立或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完成。
1。2研究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病研究学会2010年修订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关于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医院制定了心理障碍因素调查表和抑郁调查表,并发放给每一位研究对象,根据调查表分数对产妇做出诊断。
2结果
本文100例研究对象,心理障碍自评表总分≥41分共15例,占15。1百分号。最早出现产后心理障碍患者大约在产后第一天,最迟出现在产后5周,但是产后第1天―10天比例最大,心理障碍程度不一。
3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3。1分娩方式
3。1。1生理因素
产钳助产。分娩疼痛的恐惧,再加上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不仅增加了分娩疼痛与不适,更加大了生产风险,引起产妇心理不平衡,进而诱发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2]。
3。1。2家庭因素
夫妻关系紧张,家庭不和谐,夫妻聚少离多。亲人病丧。家庭经济能力较差。居住环境较差。家庭对婴儿性别的介意,缺乏家庭温暖,特别是缺少父母和丈夫的关爱是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
3。1。3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然而产妇无法正确认识整个分娩过程,大多数产妇出现了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对分娩的疼痛。能够顺利分娩。婴儿是否健康。婴儿性别等等情况的担心。此外,产妇还不适应母亲的角色,照顾婴儿的所有事情都是从头学起,压力重重,造成情绪不稳定,极易形成心理障碍。
3。2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措施
3。2。1注重产后心理疏导
产妇在分娩后,身心尤为疲惫,再加上会阴伤口疼痛。剖宫产切口疼痛。子宫收缩疼痛。睡眠质量差。乳汁缺乏。照料婴儿经验不足。便秘,使得产妇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密切联系患者,关爱产妇,倾听患者诉说,引导患者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婴儿日常护理工作,给与产妇心理支撑,减轻产妇心理压力。同时引导产妇养成早期锻炼的习惯,有助于产后身体各器官的恢复,缓解不良情绪,拥有较好的心情。
3。2。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热情接待,全程陪伴,向产妇详细讲解分娩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与产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允许丈夫全程陪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采取无痛。导乐分娩方面,降低疼痛感。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心,给与产妇支持。鼓励与安慰,降低紧张。恐惧感,引导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积极做互动地配合助产人员,树立乐观开朗的心理,自觉配合医护人员圆满完成分娩。仔细观察产程,增强助产技能,准确处理产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尽量降低产妇身体疼痛感。
3。2。3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产妇分娩完成后,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产后需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增加工作效率,将治疗时间与护理时间尽量集中,避免出现不间断打扰,贯彻执行陪伴制度,严格控制亲戚好友的探视时间。若产妇过度困乏将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产后产妇精神状态不稳定,各种精神刺激极易激发起不良情绪,特别是较为敏感的话题,例如产妇体型的恢复。婴儿性别。家庭负担等等,告知产妇亲戚朋友尽量避免提及。
3。2。4重视产前教育
害怕与恐惧往往源于无知[3]。由于产妇对婴儿护理知识。分娩知识。产妇健康知识认识不足,产妇及产妇家庭不正确的生育观,这些极有可能引起产妇产后心理障碍。所以,医护人员广泛宣传分娩知识。婴儿护理。产妇保健与护理等知识,引导产妇及家庭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帮助产妇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养成健康。乐观的生育心态,掌握婴儿护理等基本技能,为从孕妇向母亲角色过度做好思想与技术上的准备,正确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新生命,用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家人,营造较好的家庭氛围,缓解产妇心理压力。
4讨论
紧张和焦虑是孕妇常见的心理反应,往往不受到医护人员及家庭的重视,从而使得在某种高危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产后心理障碍,产科护理人员在产妇住院期间留意产妇的不良情绪,多交流沟通,正确分析出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从而消除产妇心理障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浅谈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