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液流变学,
[摘要]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患儿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观测39例NS患儿,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患儿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论文网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均明显增高,提示NS患儿血液呈现高黏滞。高聚集。高浓缩状态。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S患儿尿蛋白量受血黏度的影响。结论:恢复肾小球电荷屏障功能。纠正血流变异常对于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状态。减少并发症。恢复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液流变学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在小儿肾脏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显示NS占同期泌尿系疾病患儿的21百分号[1]。肾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有报道认为在治疗方面只可能延缓而不能阻止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2]。因而对症治疗与阻止慢性病理进展须互相结合,降低蛋白尿量至关重要。关于其蛋白尿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无定论,本文检测了39例NS患儿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利用多重回归分析初步探讨NS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39例NS患儿,均符合1981年全国儿科肾脏病科研协作组建议诊断标准[3],其诊断标准为:大量蛋白尿(+++~++++)持续两周以上,24h尿蛋白定量>0。1g/kg・d;血浆蛋白低于30g/L;血胆固醇高于220mg/L;水肿。其中前两项为必备条件。病例来源于我院的住院病儿,其中,男27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9∶1,年龄1。5岁~14岁,平均年龄5。5岁。临床分型:单纯性肾病34例,肾炎性肾病5例。39例患儿均无心。肝及血液系统疾患。对照组:健康儿童35例,为我院门诊正常查体儿童,男23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9∶1;年龄1岁~14岁,平均年龄5。4岁,与观察组对比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实验方法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4ml(一般1岁~3岁抽取颈或股静脉血,3岁以上抽取肘前静脉血,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抽血方法及部位上基本一致),以浓度为3。125×104U/L肝素抗凝血。参考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介绍的血流变指标测定方法,在LBYN6B型血液黏度计上进行测定,抽血后4h内完成检测。尿蛋白的检测:所有NS患儿在治疗开始当日收集24h尿液,甲苯防腐,尿标本置于-20℃冰箱保存,集中进行检测。24h尿蛋白定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统计方法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两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或t′检验(方差不齐时);两变量间相关分析及多重回归分析经Excel2000统计处理。
2结果
2。1患儿血液流变学变化NS患儿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高切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见表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