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与特点。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4-2016年收治确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该群体抽取100例,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论文网用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型颅脑损伤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对两种抢救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分析并归纳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抢救下观察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事件。死亡事件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合理运用系统性急救护理模式,不但能够缩短抢救所需时间,且可提高抢救质量,顺利抢救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也对构建和谐护患环境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4-0084-02
目前工业建设和交通发达,因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及生产事故等诱发的损伤呈现明显升高趋势,其中重型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危害程度相对较高,此类患者出现损伤后需要立即接受有效抢救,否则可能引发死亡事件[1]。一般而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黄金时间在其伤后1h,期间配合抢救的护理程序是否具有?对性及科学性,对于缩短抢救时间及保障救治质量等均有重要意义[2]。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归纳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对该病症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4-2016年收治确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00例,男71例,女2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81岁,平均(47。8±3。1)岁。入院时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数范围在3~12分,平均(6。3±2。3)分。患者受伤原因包括如下:车祸。高处坠落。重物撞击,例数分别为54。27。19例。患者中73例患者属闭合性损伤,27例患者为开放性损伤。纳入标准:意识处于昏迷或者深昏迷状态,时间持续超过12h或清醒后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进行神经系统检测,存在阳性体征。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具体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重型颅脑损伤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性急救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在接触到伤者2~5min,依次完成下列护理操作:大致判断患者伤势情况,在接到急诊电话之后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患者的受伤现状,诸如受伤时间。头部着力位置。方式,对于患者受伤之后神志状态及肢体活动等也需要有所掌握,这对于帮助医生事先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脑挫裂伤及是否有颅内血肿有重要意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通知医生立即到达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医生患者相关情况;确认所有急救所需用到的药品和物品准备完全;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诸如呼吸频率。意识情况。心率等密切监测,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一般情况下患者如果脑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时间超过6min,则可能出现不可逆伤害,因此在整个抢救过程中都应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瞳孔具体变化,记录患者是否存在呕吐或者头痛症状,确认无存在肢体活动障碍;确认患者其他器官是否合并严重创伤或者有无其他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合并创伤[3-5]。(2)在10~35min依次完成以下操作:确认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给予吸氧措施,如病情严重则将气管切开或者进行气管插管;最短时间内完成静脉通路建立,完成止血处理,确保循环血量在有效范围内;控制或者降低颅内压以免出现脑疝并发症,在15~30min通过快速静脉滴注方式对患者应用溶有10mg地塞米松的20百分号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方式给予20~40mg剂量的呋塞米,每间隔6h给予1次,两者交替使用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6];留置尿管,并对尿量进行观察记录;完成交叉配血处理,剃头以随时接受手术治疗;完成相关数据记录并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进行详细说明,取得同意书签署;开启生命绿色救护通道;如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另外部分患者由于受伤突然,在接受抢救时意识依然保持在清醒状态,此时恐惧。焦虑及忧郁等心情都可能对抢救工作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应该做好充足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工作,配合抢救也避免因情绪激动发生颅内压升高情况[7]。(3)期间全程贯彻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病情全面检测,最快发现或者预测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确认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落实到位;做好各种通道。皮肤还有卧位等护理;期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观察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并立即采取对应处理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对本文需处理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用价值对比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抢救下观察组患者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事件。死亡事件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内容满意度,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这对于抢救质量有直接联系:受损程度。救治时间及相关技术,其中患者是否得到及时的抢救及救护人员救治水准,两者结合,对于患者预后质量有着重要影响[8-9]。
在本文所得相关数据中可知,采取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患者所需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该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及死亡事件例数也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数病情严重,在早期阶段即处于意识昏迷状态,而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多年来对此类患者救治临床实践,对急救工作的相关流程进行优化,缩短救治所需时间,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率,争取宝贵的时间,不但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同时也缓解了患者所需承受的经济负担,减轻患者家庭压力。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保障了救治效率和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同时,也让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积极性得到提升,无需等到具体医嘱下达即可自动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操作,让护理准备工作变得更主动更有预见性,提高效率及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程度[10-12],在本文结果数据中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内容总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合理运用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模式,不但能够缩短抢救所需时间,且提高抢救质量,顺利抢救患者生命,降低并发症事件,有利于患者康复,也对构建和谐护患环境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系统性急救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