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摘要]目的: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患者一论文网般护理干预;试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前后,以SAS量表和SDS量表对两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0。4±3。6)分,SDS评分为(36。3±6。2)分,护理满意度为97。8百分号(44/45),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减少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提高护理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6-0056-0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耳科临床常见急症,以耳聋伴耳鸣。眩晕为主要症状,常导致中重度听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1]。由于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不利于精神健康和疾病治疗。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改善负性情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2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病症表现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版)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33~74岁,平均(51。2±6。8)岁;病程1~7d,平均(3。4±1。7)d。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36~72岁,平均(51。5±7。2)岁;病程1~7d,平均(3。3±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早期常规治疗,综合用药糖皮质激素。溶栓抗凝药物及神经营养类药物,以缓解内皮水肿。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机体代谢,增加内耳血液供应。科室常用药:西比灵。VitB1。弥可保。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血塞通。络泰。甲基强的松龙。氢化泼尼松等,具体用药量及用药方法遵医嘱。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用药护理。环境清洁。告知注意事项等一般干预措施。试验组常规护理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与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①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语气亲和。态度友好,积极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并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为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②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答,对患者存在的顾虑要有的放矢地予以疏导和安慰,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担心。③交流时要正对患者,说话语速放慢且略大声,使唇形明显。同时,注重运用非语言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予以尊重和关爱。④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面对疾病,例如选取类似病例现身说法,或向患者介绍突发性耳聋先进治疗方法,以此来提高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⑤强调家属情感支持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并邀请其配合护理工作,以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鼓励。⑥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消除患者对疾病症状的过分关注和担心,如播放音乐。聊天。提供书籍报刊等,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⑦针对性格急躁。易怒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在其发脾气时保持沉默,让患者情绪充分宣泄,待患者安静后,再耐心予以其安慰和鼓励,做到彼此尊重,相互信任。⑧药物护理:全部患者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均遵照医嘱。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依从性;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每一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如西比灵。弥可保。利多卡因等可能引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过敏反应等,旨在让患者预先有心理准备,同时叮嘱患者感觉不适要即刻告知护士,方便及时处理,以降低患者不适感。(2)健康教育。①给予患者听觉生理及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教育,包括病因。转归等,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以此来加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情况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帮助减轻患者精神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健康宣教可根据患者认知能力。文化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如口头宣教。书面教育。专题讲座等,以保证患者理解充分,提高教育效果。②详细告知患者治疗及康复期内注意事项并耐心解释缘由,指导患者保护健耳及残余听力,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及心态。例如:避免劳累过度,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电话接听的频率和时间;禁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加强体育锻炼,保证睡眠充足;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尽量不要挖耳;远离高分贝场所;不滥用耳毒性药物等。③指导患者每日通过揉搓耳廓来进行耳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耳部供血功能,帮助恢复听力。④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察觉听力下降及其他异常时及时就诊。⑤对于治疗效果欠佳者,要开导其正确看待疾病,接受现实,同时指导患者佩戴适合的助听器,以恢复患者人际交流及正常生活,增强适应性。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交流。抑郁情况进行评估,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SAS和SDS分别以50分和53分为临界值,临界值以下评分表示无焦虑。抑郁症状,临界值以上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3]。护理满意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4级标准,由患者自主完成评价,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情绪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突发性耳聋以短时间内听力迅速下降为主要特征表现,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临床广泛认为与病毒感染。循环障碍。免疫机制及膜迷路破裂等因素有关[4]。受病症折磨。听力减退。交流障碍。就医环境陌生。过分思虑预后等因素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有学者通过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3d内的反应情况发现,近95百分号的患者心理状态倾向于焦虑。抑郁。不安。恐慌。悲愤等,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够在非外在干预情况下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5]。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心理可诱发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异常,导致内耳缺血及神经营养不足等,不利于突发性患者早期康复及预后[6]。对此,积极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信心及依从度,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是根据健康人进入患者角色后产生的特殊心理活动开展护理措施,通过影响感受和认识来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以此创造最佳治疗心理环境的临床护理方法[7]。本研究中,心理护理内容的制定与实施均根据患者病症表现和心理状态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需求,减少或消除导致负性情绪的主观因素,从而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是能够帮助消除或减轻影响治疗及预后危险因素的有效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细致。全面。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听觉生理及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能够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使患者能够早期接受并适应疾病角色,更好地配合治疗。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实施护理后SAS评分为(40。4±3。6)分,SDS评分为(36。3±6。2)分,护理满意度为97。8百分号(44/45),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邓燕姬等[8]报道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98。0百分号)相近,提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减少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提高护理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