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绪个体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论文网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经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后,其遵医行为和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内心焦虑。敏感多疑。恐惧悲观和孤独失落等负性心理情绪,而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情况,对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2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33-01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在治疗后的恢复过程中,患者多存在各种负面情绪反应,并且无法正确的遵医嘱完成治疗过程。这一情况的存在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遵医嘱行为的认识,我们于2011年3月开始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情绪个体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以及心肌酶谱结果明确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②收住院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纳入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4岁。平均65。8±8。4岁,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1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心绞痛19例。心肌梗死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血管疾病恢复期的常规护理,包括口服药物的指导。门诊的定期随访。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监督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通过量表调查和一对一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在心血管疾病恢复期治疗中的心理状态,根据每个患者所存在心理状态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负面情绪;对于存在对疾病和治疗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的患者,组织其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并介绍治疗成功和失败的典型病例,使其重视遵医嘱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从医嘱治疗。不擅自停止治疗。不随意调整治疗和滥用药物。保证饮食合理。控制水分摄入。规律作息避免劳累。戒烟戒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成员支持九个方面判断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培训,而后对患者的遵医嘱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能够执行8项或以上者为遵医嘱行为良好,执行7项或以下者为遵医嘱行为不佳。
1。3。2两组患者的心理特征评估护理前和护理后1月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评估,得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强烈。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用卡方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护理前,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良好6例。良好率20百分号,对照组患者中遵医嘱行为良好7例。良好率23。3百分号,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良好27例。良好率90百分号,对照组患者中遵医嘱行为良好14例。良好率46。7百分号,观察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在1年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发生率6。67百分号;对照组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7例,发生率23。3百分号。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心绞痛。心肌梗死较为常见,多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心焦虑。敏感多疑。恐惧悲观和孤独失落等负性心理情绪。这一方面不利于血液流变学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展开,这均会增加心血管时间再次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行为良好率分别仅为20百分号和23。3百分号,且HAMA。HAMD。SAS。SDS评分均高于正常值。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且遵医嘱行为不佳。
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遵医嘱行为的认识,我们于2011年3月开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希望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反应。督促患者自觉的遵医嘱完成医疗行为,进而达到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目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遵医嘱行为和心理状态可知,观察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优于对照组,HAMA。HAMD。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就反映出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遵医嘱行为。
在临床实践中,遵医嘱行为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保持。心理状态的调节以及戒烟。戒酒。在保持良好的遵医嘱行为的前提下,能够避免心血管时间发生的多数危险因素,并极大程度的改善疾病预后。通过1年时间的随访可知,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仅为6。67百分号,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也能够反映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改善心血管患者远期预后中的积极价值。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内心焦虑。敏感多疑。恐惧悲观和孤独失落等负性心理情绪,而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则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情况,对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遵医行为和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