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构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构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诊疗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随机择取2013年01月~2013年12月以来,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分成平均的两组,每组各论文网有37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临床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4。59百分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8。38百分号),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而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护理治疗方法。
颅脑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术后恢复护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情况[1]。因此,必须要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本文抽选自2013年01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随机将他们进行分组分方法康复护理,并比较。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恢复效果。现将具体情况进行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0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患者年龄大约在26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5。6岁;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4例;损伤类型中,23例为硬膜下血肿,17例为颅内血肿,25例为脑挫裂伤,9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将74例患者依照抽签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37例,观察组患者37例。经临床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临床症状。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方面的对比结果差异性不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颅脑手术治疗,且手术均成功。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即在患者手术后约1周左右,待确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平稳后,对其实施常规的术后恢复性护理训练。
1。2。2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术后临床干预。即在患者手术后约1d~3d,待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对其进行科学性。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有:①昏迷期护理,包括体位护理。功能性电刺激。高压氧治疗。四肢按摩。针灸治疗。音乐治疗等;②清醒期护理,包括心肺功能锻炼。言语功能锻炼。床上运动锻炼。站立训练。平衡训练。行走训练以及心理疏导等等。
1。3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5。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并进行T值检验和X?检验。当P<0。05时,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经过临床比较显示,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显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百分号(29/37);观察组患者中有21例显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百分号(35/37)。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是针对于传统延期康复护理所产生的一种科学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模式[2]。它主要指的是通过采用科学。合理。专业的方法。措施,对手术患者尽可能早的进行术后康复性训练,以便于更好的提高患者各项器官。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现代护理学研究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预后状况等均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4]。临床研究表明,本次选取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73。06±15。98)和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43。63±9。15)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66。52±13。64,29。17±5。64)。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早期护理患者(94。59百分号)也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78。38百分号),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自理能力和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因此,应该给予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和运用。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构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