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二恶烷可能具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中它被分为 2B 类,即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possibly)。但它对动物的致癌性是已知的,IARC 列为对实验动物有足够证据的化学致癌物。
1,4-二恶烷的环境存在状况:(1)食品:海鱼、烤鸡、肉制品、西红柿、番茄酱、胡椒、咖啡等1,4-二恶烷都在10~100ppm。[6] (2)化妆品:美国FDA调查:90年代:14~79ppm,2000年以后:大于20ppm。美国加洲65标准要求产品中含量超过10ppm必须标注。[7]
国内王鹏等调查:122件国产香波中63.9%检出含二恶烷2~208.5mg/kg;64件进口、合资香波中56.2%检出含2~53.4mg/kg。51件国产浴液中47%检出含2~400mg/kg;84件进口、合资浴液中42.4%检出含2~14.8mg/kg。24件餐具、果蔬洗洁剂中79%检出含2~171mg/kg。[8]
1,4-二恶烷的生产与排放,使得鱼类生长在被广泛污染的水体中,并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的生物。对1,4-二恶烷污染物的生物具有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极大。因此,研究1,4-二恶烷对鱼类免疫系统毒性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本研究选用藻食性鲤科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材料,使鲫鱼的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1,4-二恶烷中培养,然后测量淋巴细胞上的抗氧化酶指标,分析其对鲫鱼淋巴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影响的机制,进一步说明1,4-二恶烷对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机制。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集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参与集体免疫反应的识别、记忆过程,在机体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淋巴细胞作为免疫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细胞组成,其细胞损伤效应必将对免疫机制产生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离体细胞体外诱导和暴露培养方法,通过MTT法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法测量细胞生长抑制率,并且利用酶标仪以及分光光度计对鲫鱼淋巴细胞的抗氧化酶应激指标(SOD, CAT, GST以及GR)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