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各级党组织科学搭建平台,加强培养教育、严格要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关键因素。年轻干部要成长为优秀的领导干部,除了个人要具备较高的主义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外,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选拔、使用干部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了制度保障。综合分析他们的情况,非公选的干部在任副处级、正处级以及副局级的年龄比公选干部的都要小一些。这说明,各级组织仍然是发现、培养、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主要渠道。各级党组织通过上调下派任职和挂职、交流轮岗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不同岗位锻炼,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254名研究对象在任副处、正处、副局职务之前,分别平均经历了2。0个单位和4。8个岗位、2。2个单位和5。7个岗位、2。8个单位和6。4个岗位的锻炼。58%的人有过援藏、援疆等挂职经历或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国庆庆典等重大活动。多岗位锻炼,特别是在复杂矛盾和艰苦环境中锻炼,使年轻干部收获大,进步快。“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五)遵循成长周期、实现用当其时,是促进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对象在适当的年龄阶段都得到提拔使用,符合人才学研究的“人才最佳起用期为30岁至45岁”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用当其时。这样使用干部也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对组织提拔使用的认可和满意度,体现了干部政策的激励作用。他们中,公选干部提拔副处级、正处级、副局级的平均年龄是31岁、34岁、38岁左右;非公选干部的是29岁、32岁、37岁左右。其中,有105人曾被破格或越级提拔,占总数的41。3%。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及时甚至更早地得到了提拔任用,助推了年轻干部的成长。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干部选拔资格条件总体上是合理的。干部的提拔使用应有一定的台阶,这可以使干部更加成熟、走得更稳,所以不能少,但有的可以缩短时限。受访者认为,发现好苗子后,组织部门要有意识地对他们早培养,早压担子,为他们走上领导岗位,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