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情况原始记录整体情况:此时班里已到37名小朋友,只有2、5、19、28、35、41、49七位小朋友喝水
带班老师要求,有想喝水的小朋友可以去喝水
然后,由保育老师给孩子接水每杯水占杯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等
(由早晨保育老师用烧水器烧开的水倒入保温桶中,凉到适于饮用温度。以下都一样,不再记录) 1。早上刚入园不久,有的刚吃过早饭,小朋友们还没有全部到齐
2。有的家长送来的时候,交代让自己的孩子多喝点水 79399
此时小朋友们还在玩玩具,都没有注意喝水,老师说去喝水,也没有组织,只是提醒了一下小朋友去喝水
2 第二次喝水(集体)
09:50整体情况:首先分成三组小朋友,依次进行。小朋友自己到茶杯架处拿自己的水杯,然后到保温桶前面排队(由王老师在组织排队),保育老师在保温桶处依次给小朋友接水,每人大概半杯。然后小朋友双手端着茶杯到墙边排成一排喝水,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快喝完水将杯子放回茶杯架。
其中4、6、12、13、16、23、26、32、35、41、45号在喝水的过程中,东张西望比较慢,特别是4、12喝水特别慢,最后一组小朋友喝完了,他们还没喝完。期间王老师催促了几次。
10:10需要出去做操,是运动量相对较大的活动,应该提前补充水分
教师集体接水能防止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孩子接水弄湿衣服、把水弄洒、滑倒)但每人都接一样的水量,也许不能满足个别差异。
由于是分组喝水,先喝完的小朋友坐在椅子上,老师并没有马上安排活动:很多小朋友在椅子上坐着无所事事,有的跑到玩具处摆弄玩具。
集体喝水的形式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原因在于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保证幼儿的饮水量。
但是本次观察中,教师给每个孩子倒的水量都是差不多的,这种统一并不能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
3 第三次喝水(非集体)
11:15
整体情况:先有一个孩子2号主动去喝水,然后由几个孩子(2、5、11、12、14、26、30、41、46、51)拿杯子去喝水,保育老师帮他们每人接了小半杯水。其中5号小朋友的较多,有大半杯
其中5、11、12、41号小朋友喝水较慢。大概5分钟后12号小朋友才喝完,王老师催他,还说让别的小朋友去喝水,但保育老师说马上要吃饭了,别的小朋友就不让他喝了
此时班里正在看动画片,有个小朋友要喝水,才有人跟着要喝水,大多数小朋友看动画片不在意。
一个班级的教师对于班级常规应该在大体上达成一致。否则幼儿会因为教师们相互矛盾的要求不知所措,不利于常规的形成。
4 第四次喝水(非集体)
14:40
整体情况:53号小朋友首先要喝水接着1、4、5、6、10、11、13、14、23、32、35、52、号小朋友也要喝水。保育老师给孩子接水。每人一小杯,14号小朋友半杯,这时秩序有点乱,10,、23号小朋友,端着水乱走
午睡刚刚醒,来到教室,此时韩老师来了,在和王老师一起给女宝宝梳头发。
然后韩老师,给朋友发加餐,放的有吃点心的音乐。 一位老师还给小朋友梳头发,一位老师在给孩子接水,一位老师在发加餐
教室里的氛围比较松散,很多小朋友都四散在各个角落里玩耍(老师没有有意组织),10号等几个小朋友喝水时也显得很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