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规制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时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对于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这一阶段研究主要包括国外理论的介绍和综述。目前,我国学者已经从各个角度对食品安全规制做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规制理论基础和现有政府规制方法的部分上。
本文应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遵循从从国外到国内,从现实出发的分析思路,首先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作出解析释疑,然后借鉴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对食品安全的规制经验,从立法、规制方法手段来分析,再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的现状做了全面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揭示规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得出改革的路径。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对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规制方面最新的法律、政策作出阐述和解析,对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法律规制方面的建议,以期待能更好的保障我国食品安全,让老百姓能喝上“放心奶”,吃上“放心肉”。
2食品安全法律规制概述
2.1食品概念
“食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指“商店出售的经过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出自《史记》,是说人民把粮食作为生存的根本。食品强调的是食物的内在规律性以及商品属性,包括食物诸多内、外在特征的决定要素、交化规律等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的投入产出、消费需求的变化、价格的决定、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等社会经济特征。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定义“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医疗为目的的药品。”同时规定了“食品的生产经营”指“一切食品的生产(不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采集、收购、加工”,同时,食品是有营养,是能促进健康的。《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广义的食品概念还应当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论文网
从以上食品定义中,可以归纳出“食品”概念的特征:一是可供食用。二是包括生产加工消费等经济属性。三是在食品立法、管理的角度还应当包括食品原料、添加剂、包装等外围物品。
2.2食品安全的涵义
在对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制做理论研究时,对食品安全一定要做清晰地界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食品卫生组织曾经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对“食品安全”做了详细的解释,即“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食品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界定为一种担保,强调对于消费者的安全性保护,一种制度上的保障。
有的学者将“食品安全”界定为“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强调食品安全归结于条件和措施,由措施来保障食品能够安全地被使用。食品安全的含义应当有三个层次:一是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食物需要。二是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三是食品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