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高桩码头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桩码头在我国是广泛的应用的码头结构型式,他的工作特点是通过桩台将作用在码头上的荷载经桩基传递给地基。高桩码头主要适用于软土地基。在沿海,河口和河流的下游地区软土地基较多,这层地基表层由沉积土组成,硬土位置比较低,对与这种地基,高桩码头几乎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结构型式,并可以用以建设深水大码头。在港口码头建设中,高桩码头相对其他码头形式而言是采用的最多的一种结构型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已有的成果及得出的经验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自重小了,材料较节省:采用空心构件,如空心桩、空心板及空心横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达到减小构件的断面尺寸的目的;采用拱形构件等。
二、简化上部,加快施工:简化上部结构的构造;提高预制装配比重;减少构件数量,采用大跨度,长桩或粗桩及大跨度空心板。
三、简化桩基:减少桩的种类,对于同一桩台下的基桩,尽量采用等截面、等长度的桩,一般不超过两种截面和两种长度;要简化桩的布置,在码头长度较大时,通常在横向排架中,除了用一对叉桩外,其余皆采用直桩,纵向桩距一般等间距布置,在横向的桩距可等间距布置,必要时也可用不等间距;同一桩台下的桩,宜打到一样的较硬的土层,使桩尖标高差不多一样。
四、在打桩施工的时候,采取先进技术,减小下沉应力,这样可以节约钢筋。
五、提高单桩的轴向承载力,增加桩的直径和长度,向大跨度发展。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它的耐久性较重力式码头和板桩码头要差。码头构件易损坏;损坏后修理较费事;抗震性能差。
1.3 江阴港的概况
江阴港是在我国东部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航运线的交汇处,在长江南岸,港口岸线很是顺直,河床较稳定,水域较开阔,沿江深水岸线35千米,被称为黄金水道的黄金岸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对外贸易的频率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江阴港处于长江入海口,位置优越,于是江阴港被批为一类对外口岸,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各类码头泊位已建成46个,其中万吨级的20个,形成了由石化产品、集装箱、件杂货、煤炭、粮食五大支柱货源构成的港口群,建成了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储运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库。200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超过1000万t,截止到2007年,江阴港长江沿线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8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2个,对外开放泊位28个,最大靠泊能力5万t,拥有海轮、江轮、联检等锚地3处,开通内外贸航线31条。 2009年12月8号全市港口吞吐量超过1亿吨,江阴港成为全国第5个亿吨级内河港。在2010年年末的时候,江阴港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了百万t,成为了长江沿线有一个超百万的大港,标志着江阴港“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这是继江阴港实现“亿吨大港”目标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进一步确立了其在长三角地区承继长江南北、沟通东部沿海各经济区的优势和地位,也吹响了江阴向江海联动枢纽港城进发的号角。
1.4 港口建设的必要性
江阴港码头呢主要是由公用码头和货主专用码头两部分组成的,港口布局自上而下分为滨江开发区西区、申港港区、夏港港区、利港港区、黄田港港区及滨江开发区东区六个港区。江阴港公用港区为黄田港港区、夏港港区、申港港区。近十多年来,江阴港吞吐量迅速的增长,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2007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超7000万吨,全港通过能力4214万吨。江阴港虽然建港很早,但是由于投资不足,发展还是相当缓慢的,其港口基础设施、仓储能力、专业化水平与周边港口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货物的流动速度也加快了,作为交通枢纽的港口的吞吐量剧增,但其能力的增长速度却很滞后,满足不了港口的通过能力,港口的功能被大幅的削弱。因此,为了跟进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自身,提高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急需投资进行港口的建设,以改善当前落后的 面貌,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