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文献法

    查阅已有关于佛教慈善活动与社会工作服务的资料,并对文献进行整理。结合前人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新观点。使本文在说服力提升的同时,得出更为新颖的结论。

1。3 相关概念

1。3。1 社会工作

王思斌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的活动。(王思斌,2006)”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行善活动。而社会工作服务可粗分为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社会工作者直接对当事人提供服务时使用的工作方法称为直接工作,反之则为间接工作。直接服务又可细分为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团体工作。间接服务的层面较广,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议题倡导、社会政策与立法游说等。

1。3。2 宗教慈善事业

宗教慈善事业是指以宗教团体为核心,通过慈悲、博爱等宗教理念,在物质、精神层面帮助遭受困境的人群缓解生活压力,恢复其社会功能的重要慈善活动体系。宗教慈善事业可以协助政府共同帮扶困难人群,在救灾、济贫、养老、资助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效,能够有效的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1。4 文献综述

2 佛教慈善理论

2。1 慈悲

慈悲一词为佛教术语,是慈与悲二者的合称。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为佛教基本教义之一,也是四无量心的基础。《智度论·释初品中·大慈大悲义》中讲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观无量寿经》言:“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在佛教传播的两千五百年来,大乘佛教就以慈悲与智慧作为其根本精神,佛教慈悲的理念,也体现在其经典的方方面面。From+优|尔-论_文W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2。2 布施

布施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止观、智慧)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布施又分为法布施、财物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其中被大部分民众所接触到的以财物布施与无畏布施为主,这两种布施也类似与社会中一般意义上的慈善行为。

上一篇:大学生初就业的角色定位问题探究
下一篇: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酒店实习生职业发展与培...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叙事性...

诉求功能下探析佛教旅游...

浅析杭州佛教文化旅游【2536字】

河西走廊佛教旅游资源研究【3426字】

网络社群的发展对企业运营模式的影响

自尊价值观对女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影响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