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检视
站在社会学的立场去看,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各项要素中,大多都是以政府为传播终端并起决定性作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对媒体具有一种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在突发事件中,能把没有关联的各界人汇聚到一起的力量就是传播。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后,传播会具有两种力量,一种是通过积极新闻传播及时报道从而巩固政治秩序的力量,另一种则是媒体没有及时报道、报道不实消解政治秩序的力量。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媒体具有指导社会舆论方向的功能。媒体舆论导向也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他可以帮助政府直接传递信息给民众;另一方面他也可以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通过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的形式控制社会,引导群众。
(一)媒体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媒体的代表有广播、报纸、电视等,他们具有新闻性、传播范围广、阅读率较高、文字表现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大、视听结合效果好、娱乐性强等的特点。新媒体的代表互联网和微博等,具有着超越时空、互动性强、成本低、范围广等特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依靠他们自身特点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由于突发事件本身的不稳定性导致社会环境动荡,所以媒体在此时营造文化环境比较和平时期,更容易影响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念,引导舆论的效果也更加突出。新闻媒体是突发事件的主要信息传递媒介,在事件发生后,按照事实真相在有效时间范围内及时传递信息,使政府责任人能够及时地把握时间发展动态不错失良机,针对实际做出反应、抓住问题制定决策,让突发事件发展形势与政府工作开展的情况都被公众所知,让民众了解事件进展,从而消除不安定情绪,消除恐慌,更好的进行自我保护。 在这种时期要政府想达成强化政府良好形象,树立政府威信,在群众中形成社会公众支持倾向的目的,必须通过大众传媒,将政府人的言行、态度、要求等,下传到民众中去。
(二)媒体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消极作用
当媒体受控于政府,单单只是政府的工具而不具有其自身的思想时,此时媒体则不能发挥监视社会的功能。如果政府的工群众没有渠道去了解,一方面会加大民众的不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民众会缺乏安全感,不了解政府是否在处理,处理的如何: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工作没有民众的监督,权力失去监控,就容易滋生各种问题如懒政、贪污、以权谋私等等。
当媒体呈现出无控制情况时,失去控制的媒体由于利益驱策随意报道,抛弃自己基本职业道德,只为获得轰动效应,增加自我知名度而散播具有欺骗性的假消息,不真实的新闻。在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不实新闻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在突发事件中会严重威胁到国家政府的威信,以及制造社会混乱。
四、突发事件中政府和媒体关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产生的作用非常大,不论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目前在我国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之间依旧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从多个方面产生的,并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阻碍。
(一)传统观念桎梏导致的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僵化文献综述
在喉舌论阶段政府只是简单的通过媒体以达到宣传的目的,换言之,政府将媒体“工具化”,将媒体作为对外宣传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协同合作的意识。媒体对新闻的报道也只在政府认为可报道的范围内有限度的进行。一些政府干部特别是基层政府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薄弱,官本位思想严重,将自己的社会地位抬得过高,没有贯彻落实政务公开的工作要求,也没有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的对称性,这不仅不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同时也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其次,由于许多基层官员传统思想错误的认识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担心媒体的报道会造成社会不安与秩序混乱,更倾向于在悄无声息中解决突发事件既不影响自己的绩效考核,又不会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认为突发事件能瞒则瞒,认为记者的报道不会真实客观的反映整个事件的原委,记者或是非不分,或颠倒黑白,不利于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家丑不外扬”、“报喜不报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危机沟通中出现思想僵化的情形。所以,在这个时期,如果某些地区突然发生重大的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时,政府大多采取第一时间封闭消息,在对待媒体的态度上政府还是主要以防备为主,防止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传播,避免造成公众的误解或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