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育财政投入
广义的教育投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为培养实际劳动力和各类专业人才而专门投入到教育且能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资源的费用总和。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有财政性教育经费与非财政性教育经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政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4]
(二) 人力资本理论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水平的提高是获得人力资本的主要手段,人力资本的规模和水平也由教育的质量层次,受教育年限的长短等因素所决定,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在劳动力充分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由人力资本的规模水平所牢牢把控。教育财政投入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使人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教育的层次也会得到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本,减少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带来的收入水平的不合理现象。
舒尔茨(T.W. Schultz)最早探究了教育投入与收入差距两者间的关系,为了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从而达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社会目标,提出了应当提升居民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进而增强其认知与技能。[5]王照彬认为,收入分配极大程度上受到了人力资本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建国以来存在的教育供给能力低下和教育各方面的公平缺失等问题不只是延缓了经济的发展,并且加重了居民收入不平等这一现象。[6]李婷婷表示我国对高级人力资本的需求十分迫切,我们重视基础教育是合理而正确的,但现在是时候把关注的重点转向高等教育,激发创造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分配十分重要。Kevin在研究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机制影响的过程中发现公共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即教育投资具有外溢性特征,政府应该提高对教育的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迅速增涨。[7]
二、 我国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与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分析
(一) 我国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实力大增,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6279.98元增长到2015年的31194.83 元,是2000年的近五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253.42元增长到11421.71元,是2000年数据的五倍多。然而,在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大幅增加的情况之下,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收入水平依旧有非常大的差距。由于历史原因和各个区域发展的起点不同,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更为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不容乐观。本文搜集了2006-2015年十年的数据,对区域间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表1 东、中、西部区域划分
东部 中部 西部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 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由表2可知,2006-2015这十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均呈增长之势,2015年东部居民人均收入是2006年的2.78倍,增加了18158元;中部是3.2倍,增加了13084元;西部是3.4倍,增加了12393元。增长速度西部最快,东部最慢,但增长的具体金额方面却是相反的,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而中西部地区基础较差,在国家一系列措施,例如2000年开始的西部大开发和2004年提出中部崛起计划之后,才开始飞速发展,所以相较东部地区的增速,看具体数字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东部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要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2006年东中西部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992:1.157:1,2015年为1.619:1.085:1,相对差距正在逐步缩小,2006-2015年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全部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而东部地区远高于平均水平。通过表2和图1显示2006-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居民人均收入的标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而变异系数却在逐年缩小,这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 上一篇:基于“修齐”文化内核公务员的自我管理研究
- 下一篇:非政府组织参与乡村扶贫过程成效及问题研究
-
-
-
-
-
-
-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