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需求理论基本假设: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助于帮助分析城市流动人口的需求情况,把握流动人员的生存以及更高层次的需求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分析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社区如何有效地采取措施来帮助流动人员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2.2    国内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综述
    2.2.1    国内研究流动人口的基础理论
    目前我国有关的研究文献和数据资料对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的理论可谓众说纷纭。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依据:第一,以产业结构为依据,将从第一产业(农业)中游离出来的未能进入城市正规部门的劳动力视为流动人口;第二,以某人是否具有某地常住户口为依据,认为流动人口是在某地滞留而无常住户口的人;第三,以常住地是否改变为依据,将流动人口视为暂时离开常住地而非迁移的各种人口;第四,以人口流动的原因为依据,认为流动人口是不改变常住户口而进入某一地区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人;第五,认为流动人口是人口空间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发生短暂流动行为的那部分居民[3]。
    彭勋从人口迁移的基本属性,即时间、空间和目的的角度出发,将现有的人口流动的定义归纳为宽、中、窄三派。其中,宽派从流动的空间属性出发,着眼于人口的空间位移或地域分布的变动;中派从流动的目的属性出发,认为迁移是以定居或居住为目的;窄派则以三大属性中的两个或三个属性来共同界定人口迁移。三派均认可距离较长、以长期居住为目的向某地的迁移是人口迁移。而对于短期外出务工、度假、旅游或季节性、周期性、往返性的人口空间移动,三派则有不同的看法:宽派认为其属于人口迁移,而中派和窄派则认为其属于人口流动,其相应的人口应称为流动人口。杨云彦等认为,一般来说,流动人口特指那些临时性的人口移动,而在目前情况下,通常使用的“流动人口”概念包括了所有没有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人口移动,无论这种移动是短暂的或长期的
  1. 上一篇: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本位”对中国社工工作精神的伦理支撑
  2. 下一篇: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1. 张家港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

  2. 张家界旅游演艺产品开发现状及提升策略

  3. 我国猎头企业的经营现状研究

  4. 某公司薪酬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5. 汉民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社...

  6. 我国旅游网络营销的现状...

  7. 玖隆钢铁物流园区的现状问题及策略分析

  8.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9.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0.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1.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12.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4.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5.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6.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7.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