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史以来,农业人口就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很大比重。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来满足其运营生产,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实现了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用公式表示为:人口城市化=城镇人口/总人口。
2.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逻辑关系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3]。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是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两个重要测度指标。土地城市化直观反映城乡景观形态变化,人口城市化直接体现城乡人口结构变化。随着城市经济活动的繁荣发展,必定会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必然吸引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这有效的转移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城市土地利用高度集中,并且会带来城市扩张。但城市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城市扩张必定需要占用大量农村土地,致使大量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化,实现土地城市化。土地城市化相应的也带来了人口城市化,包括大量涌入城市的农业人口和原本生活在农村土地而后该土地转化为城市土地上的人口。单一的人口城市化或者单一的土地城市化都不足以较好的反映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3 我国土地城市化的时空变化
3.1 我国土地城市化时序变化
如表1所示,我国土地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2000-201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16285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11年的37162平方公里,共增长了20877平方公里。从增长幅度来看,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最多,增加了5396平方公里;2009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少,共增加了736平方公里。同期,土地城市化水平如表1所示,由2000年的0.43%增加到了2011年的0.78%,增长了近1倍。从增长幅度来看,2011年,土地城市化水平发展最快,增长了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