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年级和班的总称。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进入学校后,由学校以固定人数为单位聚集在一起,形成“班”。所以,“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按一定规模而建立的基本教育单位。”[1]文化是个颇具争议的概念,本文参考了《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对班级文化的界定,教育者们研究的出发点不同,对班级文化也有不一样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班级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班级内部环境的整合”。[2]有学者认为,“班级文化体现着班级的灵魂,代表着班级的形象,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并且班级文化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主体是学生”。[3]也有学者认为,“文化是以班主任为主导,在科任教师及其他教育人员的配合下,与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模式、道德情操等内容”。[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管理、活动、交流共同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二)班级文化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实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促进学生进步、规范学生行为的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无形的育人力量,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和人格形成的奠基期,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成熟,对环境有强烈的依赖性,所以建设良好的小学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集体的正常运行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三方面:
1。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小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学和交往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人格魅力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榜样,班级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如班风和价值观念等都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5]
2。有助于规范和制约学生行为
班级文化的规范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生活准则是对学生硬性的约束与规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文化氛围又能够促进学生自觉自律。
3。有助于凝聚班级成员的向心力
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师生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进而形成共同的观念和生活习性,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再将此目标内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体系一旦确立,便能激起班级成员的集体zhuyi感和荣誉感,进而使得班级成员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文献综述
二、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建设班级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建设班级文化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经济水平较低特别是乡村小学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班级文化建设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笔者所在周口市淮阳县曹河乡中心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在此,笔者以该小学为例,通过访谈分析和把握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