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和谐教育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11-01
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是社会多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论文网建和谐社会有赖于构建和谐教育,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能力与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因此,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发展,就只能是平均发展或片面发展;而和谐发展也必然是全面的,对人没有全面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和谐就无从可言。所以,和谐教育必须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就是追求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具体来讲,实施和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教师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并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实施和谐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和安排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结构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处于和谐状态中。通过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所以,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性,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和谐教育模式区别于其它教育模式的质的规定性。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长期以来,的教育是以“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一张嘴讲到底“的一种“灌输式“的“听话“的教育。而和谐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通过引导。赏识。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的平等。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热爱。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困生“。“问题生“都能平等地自主表达,积极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个时候那句流传千古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透射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受到批评。如今教师已渐渐成为学生学习时的一种凭借,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除了传授某类学科的知识,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技能技巧外,还应重视课堂的拓展延伸。教师应重视这种能促进学生智慧。道德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像作家营造文学作品氛围那样创设自己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空间和心理氛围,将素质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塑造自己的思维形象。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课堂环境意识,努力去开发,积极去运用,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实践环境。
2。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之必须。就人的发展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这样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一步步地完善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对于学校教育,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环节。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是两种行为。两个过程,又统一于学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之中。“教“与“学“和谐要求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要和谐。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做准备――调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双重社会角色,他们既是社会对年轻一代要求的代表,又是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学生发展需求的中介。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又要为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教师要从微观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发展的规律,不断地提高“教“与“学“和谐的水平和层次。
3。形成师生合力,共创素质教育的和谐环境
课堂即人生。作为教师,不应忽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更应成为哺育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身心得到发展,最大程度上锻炼自己。铸造自己,感受学习的成功愉快。
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和谐教育不能只停留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人生,学会做人。这种感悟也是和谐教育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学生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和谐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和谐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长远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和谐教育是针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所制定的。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以及做人的基本准则都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潜在环境,在学习中不断吸收养分,这是量的积累。当这积累到达一定的阶段,便会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发展。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和谐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