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认识及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8-008
一直以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水平的学校,完全采取相同的评价模式,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严重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师教学的热情受到打击。与此同时,各个学校提高评价的结果,提升学校排名,开始争抢优质生源,盲目追求升学率,这也造成了学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随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当前,必须进一步增加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切实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理解
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是学校教育效能评价方法中的一种,认识学校教育效能评价方法,对增值评价方法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学校效能就是学校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幅度,而学生的学业成就就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属于一种增值型的评价,即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如果从组织学角度对学校效能进行分析,可以将其看做是学校组织发展的影响程度,此时的评价标准就包括了人际和谐。目标完成情况。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增值评价是学校教育效能评价中的一种,它既存在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优势与不足也都是相对于其他评价方法而言的。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方法以学生的进步作为评价标准,比较明确,但是学校教育效能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仅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没有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完全体现出来。虽然这种评价方法比较简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可以通过增值的方式进行测量,与此同时,很多变量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进步为评价标准完全符合这一理念,所以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国外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研究的发展
(一)传统学校效能增值评价期
对学校教育效能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两个时期,即传统学校效能评价期以及学习效能增值评价新时期。在第一个时期的研究主要以概要统计和多元回归这两种方法为主,如果使用概要统计的方法进行增值性评价时,往往将学生的初始成绩平均值作为评价标准,比如将某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平均,连续两年的平均值增长与该学校所在区域的考试平均成绩连续两年的增长作差,该差值就是增值指标。而所谓的多元线性分析法就是固定一个因变量,分析该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对观测值与期望值进行估计,得出残差值。残差值就是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增值。证明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是传统学校效能评价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人们对学校教育有足够的信心。美国多名学者在对密歇根州的90多所小学进行研究后,将研究结果形成了书籍出版,阐述了研究的结果,让人们看到了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自此之后,学校效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成为了众多学者对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研究的重点,即考虑这种效能是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改变,不同学科的效能是否具备了一致性。后来,英国学者威廉姆斯对学校效能残差进行估计,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时间段上,学校效能稳定性系数在0。6到0。8之间,学校的数学。英语两门学科效能与学校整体之间的关系系数均为0。45。采用概要统计以及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增值评价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前者将学校作为最小的统计单位,无法对学校层面的其他有关因素以及影响学生成绩因素的关注,而后者则不能兼顾学校以及学生二者,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新时期
为了解决多元回归分析无法兼顾学校以及学生二者的不足,经过不断地研究,专家们提出了多层线性模型,它将学校以及学生两个层次的变量分层计算,对不同层次的误差进行分别估算,最终得到的结果更能够体现出学校效能的实际状况。多层线性模型的出现也标志者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校整体效能的稳定性是学者们继续关注的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学科在时间上的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美国学者Grayetal通过研究得出了学校效能整体性稳定的结论,Gibbon以及Kelly等学者对不同学科学校效能在时间上的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学科不同在时间上的稳定性不同的结论。在研究学校效能一致性时,国外的众多学者一方面研究了学校不同学科的效能一致性,另一方面还对不同群体学校效能的一致性进行研究。美国学者StephenSharp在2005年对部分儿童的某一段时间的成绩进行研究发现,在数学以及英语这两门主要课程成绩的提高上,学校发挥着同样的作用。托马斯利用GCSE数据对数学增值排名以及英语增值排名的关系进行研究,最终得出英语与数学两门学科增值排名的相关系数为0。47。也有很多学者对不同群体之间的学校效能一致性进行了研究,澳大利亚学者在1995年发现,小学英语学习当中,男孩子取得的进步往往要小于女孩子,经济状况一般。社会地位低的学生获得的进步要小于经济条件良好。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学生。美国学者在2004年根据NECP数据进行增值分析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4年级,黑人学生的语文成绩进步幅度要大于亚裔学生以及白人学生,而这种结果恰恰与之前采用平均分得到的结论完全相反。三。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反思
纵观近些年来的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研究,其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应用了多层线性模型之后,学校效能评价的结果与学校的真实状况吻合度越来越高。而且,众多学者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也更加多角度化,很多学者也认识到多角度研究的重要性。比如很多学者研究不同地区之间的效能差异,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效能差异,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校效能差异等。然而,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经过反思,发现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国内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实证研究。与国外相比,对学校教育效能评价的研究较晚,基本上在国外已经步人到传统效能研究的末期时才刚刚起步,所以的研究也是在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施的,少走了很多弯路,避免了很多基础性研究。然而,正是由于这部分少走的路导致针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显得底子不足,缺少积淀,在研究中无法发挥出创新能力。由于不重视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理论的研究,导致当前的实证研究多是套用国外的模式,加入国内的实际数据,整体上的实证研究还处于模仿时期,这对于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是不利的。其次,研究的样本数量不达标,测量工具缺乏一致性。当使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增值分析时,样本数量应当大于20所学校,否则得到的结果将缺乏稳定性,而样本数量最好能够达到40所以上。然而分析当前已经存在的实证研究发现,基本上很少有能够符合这一标准的。与此同时,在研究中设计的施测问卷前后存在差别,例如在研究高中学校效能增值评价时,往往采用学生的中考成绩以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的依据,者会造成统计结果的可靠度境地。再者,衡量指标不够全面。由于在选择衡量指标时必须考虑到获得数据的可行性以及可衡量性,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主要指标,只有小部分研究开始考虑将学生态度变化等非认知方面的指标融入到模型中。实际上,除了将学生的原始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外,还可以将教师的满意度,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其他非认知因素作为衡量标准,这也是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研究今后应当关注的重点。最后,缺少对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稳定性的研究。在研究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稳定性时,要求研究者必须对学校的效能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得到一系列的数据,难度较大,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因此国内学者很少从稳定性方面进行研究。另外,学者往往将高中作为研究的对象,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以及小学研究较少,这也是因为高考在具有的影响力,而且得到的数据可信度较高。今后,研究者应当加大对基础教育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相比于其他的效能评价方法,增值评价方法属于动态性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进步作为衡量的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当前针对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的研究还不完善,存在较多的不足,缺乏对理论的研究,实证性研究创新不足,研究的样本数量不足等,这也是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学校教育效能增值评价认识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