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疲劳不是很多人口中的“瞌睡”,而是躯体在长时间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学习或工作的效率有所下降的现象,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感觉。

(二) 有关心理疲劳的概念

心理疲劳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Mas lach,1976)最初用于描述服务行业工作者,由于情绪和精神压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80年代后期,心理疲劳这一词开始用于那些由于应激和需要竭尽全力工作的领域。

关于心理疲劳的定义,国内研究尚未统一。刘方琳(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心理疲劳是人们在应对内源性压力和外源性压力时,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消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一种心理机能下降,即心理机能不能维持原有心理活动水平的现象,具体可表现在情绪维度、认识维度、动力维度和生理维度的改变上。 尹小琳(2007)认为:心理疲劳是指在认知及情感意志上持久消耗,使得个体作业效率下降,并主观体验到劳累感、厌倦感的现象。 刘世杰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中指出,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是一种认知疲倦或主观疲倦,主要是由于精神过分集中某事物或因为某事物困扰而导致的。 

除了国内研究者给出的定义,国外的诸多学者也针对心理疲劳下了定义。如Smith(1986)认为心理疲劳是一种由于过度压力和长期不满足而从一项先前喜欢的活动中在心理上、情绪上有时是实际行动上退缩的现象。它是一种精疲力竭的心理生理反应,是由于经常性地、有时甚至极端地为应付要求而付出努力,但又没有收到效果所引起的。 

基于这些国内外心理疲劳定义,我认为心理疲劳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当心理疲劳发生时,学习或工作效率就会相应降低,人体的主观意识会产生一定的退缩现象。

(三)有关心理疲劳的研究

在我国,心理疲劳的相关研究开展于各个特殊领域。例如第四军医大学曹雪亮就针对航空航天航海方面进行了心理疲劳的研究。北京中医大学黄文杏的《疲劳相关术语的概念及沿革的文献研究》是对疲劳整体研究进行的一个综述。而以学生为研究主体,许多研究者也有很多人写了一些文章,如李宏博的《注意防止和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唐钧的《关于大学生心理疲劳的调查报告》。但系统进行调查的研究者极其少见。文献综述

国外的研究室或学者对心理疲劳也有一定研究。比如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中的许多专家就曾针对人体的疲劳共同编制著名的疲劳量表—14(FS—14)。另外,日本学者大岛正光对疲劳症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他概括和总结了前任对疲劳症状的研究。具体的疲劳症状分类表见表1。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心理疲劳的现状 

    对小学生心理疲劳的现状分析,先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总体的心理疲劳状态,再分别通过学生所处的不同小学的类型、学生的性别、年级、自述成绩水平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探究小学生心理疲劳的现状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

 1。小学生心理疲劳的总体状况

    这次调查了2所不同类型的小学,共计调查人数为200人,收回196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予以剔除。共计获得有效问卷188份,男生94人,女生有94人。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的施测情况   

上一篇:大学生家教现象的初步探索大学生家教的有效教学模式
下一篇:小学生学习疲劳状况调查问卷

小学生学习疲劳状况调查问卷

小学生学科知识的体感游戏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生操行评语中的问题和消解对策

高年级小学生闲暇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课外辅导班对小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幼儿园独生子女对父母生...

杭州市中段小学生科学课堂问题意识研究

浅谈學术道德规范茬研究...

社区O2O地图数据库设计

试论國洧林场森林分类经营【1726字】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与路径

大学生工作搜寻中的新媒...

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課程的...

精密机床机身复合材料的稳定性

论水彩创作中水的运用与研究

ADS1-4GHz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優化課堂教學管理,提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