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网络数据报告(2005)》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结合中国情况,听取不同的意见作出以下标准:网瘾成瘾标准的前提(必要条件)带来的人际沟通获得年轻人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工作或现实。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用户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补充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网络成瘾:(1)总想上网;(2)当网络线路被切断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访问将不安和沮丧;3)认为互联网能够实现自我比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
青少年网瘾的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初起阶段,成瘾阶段,严重网瘾阶段。小学生主要处于初级阶段:被网络内容所吸引,注意力转向网络的行为。上网的目的为了娱乐和放松心情,缓解现实生活压力;随着上网次数的增加,开始在网络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不能随时停止上网,产生心理依赖;为了摆脱现实压力,主动寻求放松机会,出现逃学等现象。
(二)网络使用动机概念及划分
网络的使用根据其对象的不同,具有交互式和非交互式两种,所谓交互式网络使用即指人们希望通过网络与网络另一端的他人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即人——机——人的行为模式;非交互式网络使用即指人们通过网络获取网络中的信息或技术以解决问题,即人——机的行为模式。 不管哪一种网络使用行为,人们使用网络必然是有其目的的。鉴于此,我们可以结合动机的定义和网络的特点,将网络使用动机界定为激发和维持个体在互联网中以文本、声像为中介的交互式或非交互式行为,并使行为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Holffman和Novak (1996)提出,“身临其境感”( Telepresence)是互联网使用过程中沉醉感产生的重要条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多种活动都有沉醉感的存在,收发电子邮件、信息检索、发帖、玩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电子购物等都可能给网络使用者带来欣快感和沉醉体验 。论文网
根据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本文从交互式和非交互式网络使用行为将小学生网络使用动机主要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人际交往动机、知识学习动机、娱乐消遣动机、资讯获取动机、情感体验动机、虚拟社群动机、从众涉新动机。
四、研究方法及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搜集相关的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结果将以表格形式呈现。
(三)实验方案实施
1。查询资料,设计问卷
在各种图书、报刊以及数据库中搜集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了解国内外小学生网络成瘾情况以及其与上网动机相关的文献和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参考资料重新修改完善了调查问卷,对小学生上网的情况作出准确调查。
2。调查问卷发放,访谈的进行
笔者抽取了杭州市文一街小学五、六两个年级各三个班,每班52名学生,发放《高年级小学生上网情况情况调查问卷》共312份,回收30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96份。问卷内容包括:接触网络时间、平均上网时间、上网原因、上网内容、网络依赖情况等以及网络成瘾测试量表。
本文采用的是Young在1996年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Internet Addiction Test)。该量表由2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属于五级量表,l=几乎没有,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量表要求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问卷调查。最后根据受试者的总成绩量表确定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程度。依照Young的标准,40-60为轻度网络成瘾,60-80为中度网络成瘾,80-100为重度网络成瘾。鉴于所调查的小学生网络成瘾人数比例还是少数,因此不特地按照成瘾程度进行划分 ,本文在研究中的相关性分析数据均依据量表所得总分,不特殊划分成瘾程度类型并再次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