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课外泛读的长期缺位。鉴于我国长久以来都存在着应试教育传统,导致学生们疲于应付学校和家长的学习任务,本身能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就不多。而我国一贯主张的应试教育又使得学生没有建立起积极开展课外阅读的意识,导致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之中,课外泛读是处于缺位状态的。事实上,阅读能力是无法速成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基础阅读和理解能力的有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而目前数字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种类的不断丰富,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
作为出色的语文教育学者,李镇西在语文教学上颇有心得。观摩过李镇西课堂教学的不少教师都表示其教学水平之高令人赞叹。譬如于漪老师就曾经直言道,能够由李镇西老师执教教授语文是一种幸运。钱梦龙也曾戏言,在语文教育界不少老师都称听课须听李镇西。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自身没能观摩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教学,他也深以为憾。
本文正是在充分结合了李镇西老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就当前国内的小说教学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一 教师适当的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教育学者们强调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一般而言,兴趣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和思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也是要依赖兴趣指导的,否则很难积极主动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李镇西老师的教学就是很好的参考模板,如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教学实录中:
这时,我才开始板书课题,我有意把“在烈日和暴雨下”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
我刚一写完,学生就囔起来“错了,错了!应该是‘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老师您刚好写反!”
但是,我故意不认错:“我没有错!是的,我写的课题是和书上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的。你们看,‘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并列短语!”“对了!”我很得意地说,“既然是并列短语,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并没有主次之分,当然可以颠倒啦!”
“不对!”一位女同学似乎有些激动,她说着便站了起来:“题目取为‘在烈日和暴雨下’而不是‘在暴雨和烈日下’,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后写的是暴雨,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够随便颠倒呢?”
“哦!”我故作恍然大悟状,“嗯,同学们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真还不能颠倒。好,我接受同学们的看法。谢谢同学们!”[1](P32)
李镇西老师以一种故意犯错的方式激起了学生们的思考,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小说作者在进行创作的时的思维理念。正如李镇西老师自己在课堂教学心得中所写的那样,他的教学始终都在试图激起学生想象,让学生能够真正去领会和感受文学之美,而不是机械的学习课文。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之中有所欠缺的,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考,分析研究小说文学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乃至整体文学素养,是所有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
学生也无法脱离开老师的指引和点拨,课堂作为思考交流主要平台,老师应当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所谓的正确答案。学生的能力提升正是在反复的思维碰撞之中实现的。譬如李镇西在教授《祝福》[1](P214)一文时,先让学生们扮演祥林嫂的代理人,自由发挥进行控诉。而后又让学生们扮演鲁镇的居民们,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辩解。这一新奇的课文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之中积极思考,探寻文章的真实思想内涵。李镇西老师这种启发式教学受到十分不错的成效,不仅能够确保学生们透彻研读《祝福》一文,还能促使他们建立起自主思考和批判的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