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内在的学习动机的不稳定性
奥苏贝尔将内在的学习动机称之为认知内驱力。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指内在的某些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具体表现为学习兴趣、求知欲等等。学习兴趣、求知欲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知识面越丰富,学习兴趣也自然越丰富;另一方面,随着知识深度的拓展,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强度也会显著增强。小学阶段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对有限,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正处于发展阶段,现有的知识还无法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活动本身还不能带给学生较大的精神满足,相反,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容易被学习上的遇到一些困难打消;或者被随时出现的新鲜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转移。正是由于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不稳定性,从而使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带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
2.2 外部的学习动机占主导作用
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外部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的学习动机。奥苏贝尔将外部的学习动机分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首先,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于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是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将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开始就产生,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失败对自尊心受损是一种威胁,它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业上更加发奋努力来规避这种威胁。其次,附属内驱力则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内驱力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第二,长者给予学生的赞许或认可会使学生间接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本人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法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的。第三,享有这种派生地位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地位更加巩固。这两种外部的学习动机在学生的低年级阶段占主导作用,这也是此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2.3 长远的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尚未形成
据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其思维方式仍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想象的大多是眼前的或是具体的事物,其世界观尚未稳固,学习动机与社会联系的程度还不是很紧密。小学生口中所说的“努力学习以后做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之类的言论,这些所谓的远大理想却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不能转化为推动小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开始有了具有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
3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3。1学生自身因素
3。1。1学生的意志品质论文网
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举个例子,意志力坚强的学生在面临正确学习动机和错误学习动机发生冲突时,往往可以用自己的理性来权衡轻重,寻求最佳解决方案,果断决定取舍,直至战胜眼前的困境取得成功;而意志力比较弱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状态,无法选择取舍,有些甚至选择放弃。
3。1。2学生的自身需要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各不相同,学生的自身需要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也显得较为独特。因此,与学习动机相联系的认知和求知需要多种多样,致使每个学生在自身需要方面的强度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