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为公民,尽管抱有满腔的爱国热忱,但是在表现爱国行为的时候并不都是合理合规的,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由于日本政府曾对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对现在的日本的普通民众也存在着一种厌恶、憎恨的心理。形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时候,没有对他们进行理性爱国行为的指导。
(二)大学生认同问题主要成因 论文网
第一,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受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和我国进行经济交流的时候,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将其文化、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进行渗透,试图把我国进行“西化”,会造成一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模糊,找不到本国文化和它国文化的界限。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输入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动摇其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历史认同。[4]
第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体制还不够完善,比如说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等,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上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资本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使得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减弱。我国经济出现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极端主义等思潮蔓延,给大学生国家认同带来严重冲击。[5]
第三,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体系不健全,也没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学校没有抓住进行教育的最好的机会,不利于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育。同时,高校和一些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不够重视,把它视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教育形式主要是口头讲述,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由于这些僵化的知识和很难和大学生现实的生活引起情感的碰撞,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理想信念,所以使得大学生不容易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
第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既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又生活在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他们热衷于网络,把网络作为他们交流和交往的很重要的途径,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和所接触到的信息也比较多。网络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它
和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联系。现实生活中的认知会对网络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在网络上的交往与行为方式也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如果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大同”社会,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是一样的,区分不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别国的文化,这就会对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产生一定影响。
第五,从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但是由于他们还处在大量接受外来信息的阶段中,没有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利于国家的言论都会多多少少的影响到他们对国家的认同。
三、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选择
在当前,各个国家进行频繁的交流,由此会形成文化的碰撞。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此进行“文化霸权”,企图用文化的渗透来对别国进行控制。文化在国家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弱则国弱。中华民族要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和传播,让我国的人民和更多的外国友人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高校要想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就必须扎根于文化自信,从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没有文化作为基础的国家就像是无源之水,不能够长久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