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首先要基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上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大学应当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主阵地。
我们必须把传统文化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大学生可以专门开设关于传统文化的专业或者课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避免一些繁难偏旧,汲取其中符合时代发展的营养要素。同时,学习一些传统的礼仪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直观的感知。当然读取一些流传下来的传统的经典读物也是必不可少,“我们的大学生至少要读两本书,就是《老子》与《论语》”[5]。老师要指导在读书的同时要做好笔记和自己的感悟和反思,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高校要整合关于传统文化的课程资源,形成系统连贯的“传统文化盛宴”,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接触到传统文化。
高校要努力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氛围。一是可以形成关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可以选择关于传统文化的课题进行研究,老师可以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成果更深刻;二是经常组织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竞 文献综述
赛或者辩论赛以及话剧等,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三是在教室内、走廊里、图书馆内张贴一些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他们的经典语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四是多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并能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要以主流文化为核心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念。了解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大学生应当成为主流文化的拥护者和传承者,同时也承担着向其他人解读主流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当我们认可本国的主流文化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国家的认同。
坚持理论育人。理论育人的途径主要是思想政治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系统地传授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通过播放爱国影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书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