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15

    2.教师缺乏生态文明教育能力 15

    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探索 16

    (一)确立生态文明教育的三维目标 16

    (二)生态文明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16

    1.主体性原则 16

    2.学科本位原则 16

    3.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17

    4.生活本位原则 17

    (三)课堂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 17

    1.实践渗透法 18

    2.知识渗透法 18

    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法 19

    4.生态时事教育法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1

    附录 22

    一、绪论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何谓生态文明?现今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能够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 。

    生态文明既是一个复杂又广泛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进行解释。狭义的生态文明旨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认为人与自然并不存在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而是要和睦共处,协调发展,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广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反思传统的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阶段,它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要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以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道路。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近些年来,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生态文明教育以生态知识作为主要内容,核心是增强人们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乃至全体公民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规则和社会生态规律。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对于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的教育;狭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在学校课程进行的专门教育。本文所探讨的是第二种生态文明教育。

    教育是促使人类产生道德良知、填补生态意识缺失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以教育的方式使人类获得生态知识,引导学生乃至全体公民能够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自觉保护、建设我们所处的地球。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学校承担着思想文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务必把生态文明教育当做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加以实施,保证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其生态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争做一个文明的“生态人”。

  1. 上一篇:电化学仪器分析实验视频教学方法实践
  2. 下一篇:模拟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1. 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 对不能完成家庭作业学生教育的个案研究

  3. 原种场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4. 周口市小学生家庭教育资源现状调查

  5.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问题研究

  6.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研究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及建议

  8.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9.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10.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11.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12.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13.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14.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15.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16.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7.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