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从精神分析法解读徐小斌作品中的人物
- 下一篇: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研究
曹文轩对情节细节的淡化很精妙,常常不动声色的将人物的情态表现了出来,在这一方面的省略却在另一方面补了回来。正是语言的简化,让我们觉得作品“安静”了。整部《草房子》中,曹文轩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用大量的语言去描绘油麻地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色,然而也是这样的补充使得整部作品丰满了起来。小说也不再仅仅是小说,曹文轩更像一位画家在精心勾勒自己的画卷。这可能源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曹文轩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选择农村作为自己故事创作的背景。作者利用自己的作品向读者展现事实,向读者的灵魂举起镜子,反映出曾经发生的事情。他的童年本就是与众不同的,或许在他的眼里,世界本该就是像他笔下描绘的那样纯美和干净,这点倒是和顾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了。把自己的作品,当成自己的人生一样去对待,那么这部作品,就会充满着灵与魂。作者对景物方面的描写所使用的语言很精致。苍劲的老树,五颜六色的美人蕉,考究的茅草屋等等。这些景色对现代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很陌生的,但同时也是令人好奇的。正是因为这样大量的景物描写使孩子们对《草房子》的兴趣愈加的浓烈。这也体现了曹文轩对语言把握的准确度,他了解孩子们,他知道该怎么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构架《草房子》。“冬天,连刮了三天的西北风,渐渐停息下来。大河里立即结了冰,并且越来越厚实。鸭们没有了水面,就到处寻找。它们在冰上走不太稳,常常滑到,样子很可笑。所有的船都被冻住了,仿佛永生永世再也不能行使。岸边,一时还未来得及完全褪去绿色的柳枝,也突然地冻住,像涂了蜡,绿的油汪汪的。但一根根都被冻得硬如铁丝,仿佛互相一碰击,就能碰碎。”[2](p152)这些充满童趣的自然描写不仅吸引着孩子们,也使曾经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大人们仿佛回到了昔日。一部作品与作者的融合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让作品和读者融为一体,如果能让读者也感同身受,那么这部作品自然是成功的,作者自然也是欣慰的。这样的话,曹文轩隐藏在这些自然景物下的感情也就不难被发现。他热爱那个年代,他追忆那个年代,同时他又想回到那个年代,不同于利用大量的文字去直面表达自己感情的顾城,曹文轩选择将自己深深的情意隐藏并融入到这些美轮美奂的景色之中,让阅读它的作者和他一起沉入油麻地里,一起沉入这个绝美的世界里。无论是作者,读者还是这部作品,都不会再感觉到孤单了。正是因为这些“平静”的语言让作者的感情显得深沉而热烈,使得孩子们的感觉也愈加强烈,愈加喜欢上那个只能在梦里出现的“草房子”。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二、温情的诗意语言
曹文轩的语言,纯净优雅,带着一种近乎于苛刻的文字洁癖,他献给人们的作品往往给予人们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纯美的自然景色,善良质朴的人物,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出瑕疵。就连他笔下的死亡,他都不容许它玷污自己所勾画的那个村庄。
死亡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体之一,就连儿童作品也不例外。每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提及到死亡,这倒不是作者们有多喜欢死亡这个话题,只是生命的消逝是一直存在的,是自然的规律,必须得正视。而有了死亡,生命的意义才会显得更有价值。曹文轩确实不想让死亡来惊恐孩子们,但同时也不想让孩子们远离真实的残酷。曹文轩认为:艺术是一种节制,我喜欢在温暖的忧伤中荡漾,决不到悲痛欲绝的境地里去把玩,我甚至想把苦难和痛苦看成是美丽的东西,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能锻炼和强化了人的生命。[2](p118)曹文轩没有在《草房子》中刻意避免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即使他的作品永远干净的像杯白开水一样,相反,他频频写到死亡,温幼菊老师奶奶的病逝、纸月外婆的自然死亡, 秦大奶奶悲壮的意外身亡, 邱二爷的病死, 纸月母亲的自杀, 以及面对死神威胁的少年桑桑等等。但这种种的死亡并不令人害怕,他独有的“苦难说”让他笔下的死亡都显得那么的温情,将恐怖的事物诗意化,也是曹文轩语言的一大特色,研究作者对死亡叙述的描写,应该也能从另一方面来解读《草房子》的独特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