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是支撑经济运行、推动经济增长、保证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所以率先实现现代化运输体系成为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陆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基础,根据2014最新《应税服务范围注释》的规定:陆路运输服务,是指通过陆路运送货物或旅客的运输业务,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缆车运输、索道运输及其他陆路运输。本文对公路和铁路运输服务进行研究,通过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及支持产业和政府行为四个二级指标,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公路与铁路的运输服务的发展状况及竞争力水平,探寻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陆路运输竞争力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优化发展模式,为构建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提供良好的陆路运输条件。
2 文献综述
3 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其中主要表现在运输路线的延伸和客货运量、周转量的大幅度增加上,即陆路运输的发展。特别是公路营业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的增加和公路、铁路客货运量、周转量的提升。据统计局统计,2012年公路营业里程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23.75和9.76万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6.67%和29.44%。其中2012年等级公路里程达到360.96万公里,占公路里程的85.18%。2012年,全国旅客运输量、货物运输量达到3804034.90万人和4099400万吨,分别是2005年的2.06和2.2倍;旅客周转量33383.09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173770.71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2.17、1.91倍。当前,陆路运输的客货运量、周转量还在持续增加中。
虽然陆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达到与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协调、推动全社会的进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2011年10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印发《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道路运输业必须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现代化道路运输业发展。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但是,由于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交通的整体布局和运输系统的管理方式等差异,各地区的陆路运输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发展情况进行部署规划,以提高本地区的陆路运输的竞争力水平。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评,分析各地区陆路运输业竞争力指数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寻找提高陆路运输竞争力水平的发展对策。当前,关于产业竞争力比较成熟和普遍的研究成果是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IMD的竞争力评价标准。本文通过剔除国际因素,将产业限定为陆路运输业,将地理区域限定为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利用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及支持产业和政府行为等要素构建地区陆路运输竞争力模型及评价标准。以求更全面、清晰地判断各地区陆路运输的竞争力水平及差距,探寻陆路运输健康持续发展的途径。
4 评价指标构建与研究方法分析
4.1 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IMD的竞争力评价标准,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及支持产业和政府行为层面,以上下级指标相关性原则,确定二级评价指标和三级评价指标作为本文评价陆路运输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以此对陆路运输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能较为全面系统的反映陆路运输的竞争力水平。通过对各地区陆路运输相关要素细化指标的分类分析,判断影响陆路运输竞争力的因素,来明确各地区陆路运输业的发展状态,为发展更高水平的陆路运输业探求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