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统德育评价机制及缺失

(一)传统德育评价机制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德育评价机制

中国古代德育内容简练实用,儒家简化为“仁、义、礼、智、信”。传统德育没有专门教材,德育规范人的言行,从最基本的遵从,保持言行一致。古时的思想家们主张道德教育是为了培养“修己以安人”的谦谦君子,教导弟子怎样进行人际交往,非常强调言行一致。孔子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文》), “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由此可知,是否言行合一是古代德育评价的重要标准。

内省和慎独是古代德育评价的又一重要标准。在道德教育中,孔子认为要擅长反省自我,及时发现自身缺点并且加以纠正,还要虚心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讼”则对自身的过错作出自我批评并且改正。《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则提出了“慎独”的要求。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德育都将儒家德育观作为正统观念,在封建统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经过近代欧美坚船利炮的冲击,中国传统德育处于从观念到制度,再到实践的长期转型过程中。究其本质,是中国传统德育观与西方资产阶级德育观相互冲突,而又融合的产物。了解中国传统德育转型过程,有利于正确看待德育的继承性与批判性、时代性与科学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能够深入的理解中国传统德育的创造性变化。1895年以后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抨击三纲五常,根据自身对欧美资产阶级的德育观的理解,并结合传统道德观,创造出中西结合的 “新民德”的德育观,其标志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德育观的形成,但是缺乏制度保证,并没有系统的德育评价制度。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以后,蔡元培宣布废除“忠君”、“尊孔”等旧思想,试图建立以公民德育为核心,并举“五育”的中西融合道德观,其标志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德育观的基本成熟。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虽为其提供了制度保证,但是几千年的封建观念仍然顽固存在。

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中小学广泛开设德育课程社会课、组织学生自治来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早期的zhuyi道德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中国具备了思想基础和教育实践,并且有一定的制度保证。文献综述

2.目前中学德育评价机制

当前中学德育的评价机制由于形式化zhuyi,所以不可准确真实地反馈中学生的德育发展近况。在学校中,学生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可以系统地接受道德教育,接受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学生内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通常的评价方式是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以及思想品德课程考试的成绩来组织德育评价。那么能否全方面、多角度、客观性的衡量中学生德育水平的发展呢?显然教师评价和考试制度是片面的,过于追求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学生能否知行合一,造成了学校德育与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德育要求互相冲突、矛盾。社会处于发展变革的新时期,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道德问题和负能量信息,这正反两方面的因素,都会通过各种传播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德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两个教育家——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只是学校的重担,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是义不容辞,应该塑造良好稳定的的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和社会体验,集中力量一起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机制,科学准确的反映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实效,以求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

延安时期中國共产党马克...

教师课堂评价的事实构建...

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论當代中國马克思主义德...

论高校教師职业道德评价...

美國中小學公民道德教育...

浅谈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

安康汉江网讯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