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当前小学语文感性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3.1 两种相反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文字承载了课文的内容,是学习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是感悟本文的基础。然而当前只关注课文内容的小学语文课堂,不乏多见,持有该理念的教师只致力于教懂文章写了什么,其缺陷十分明显,危害特别巨大。这样的语文课堂理念使得语文课不像语文课,更像别科的课堂。比如教学苏教版课文《石头书》时,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不亦乐乎为学生补充生物学知识,这与生物课有什么区别。关注课文内容而完全忽视表达形式的教学倾向,会导致语文学科特点的丧失,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更不用提学生个性化的感性阅读理解了。
而重语言表达形式轻文本内容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也不可取,这样的语文课堂将本就一体的教学内容隔离开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分析课文结构与遣词造句上,是原本注重学生感性内心的课堂变成枯燥的琢磨字眼,教学围绕知识讲授和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工具性的课堂教授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造成语文学科不受欢迎,让学生厌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应试的学习成绩下降,老师一看就会想要多教一些应试的解题策略或者分析,形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反倒是一些注重文学教养、注重学生内心感悟的课堂,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的轻松,成绩又不难看,可谓丰收。
3.2 教师的越俎代庖与生搬硬套
赵镜中教授指出,教语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小学语文的感性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老师适时的点拨与启发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小学时期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他们所掌握的大部分是形象的,有具体的外在,他们的感知是直截了当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他们经验积累是不足的,而语文恰好是感性的,是有灵魂,是有血肉的,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感性的教育,让学生在频繁阅读感性的文本后,可以投入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语文,从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但是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李代桃僵地完全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来取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代学生的探究与求索,将人物情感标准化,无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得学生缺乏审美情趣的教育,这样的语文课堂使得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已脱离生动可感的文字现实,忽视了学生潜在的智慧和学生真情洋溢的内在情感,教师们将自己的视角固定在成人模式,漠视学生自己特有的想象力和敏感性,让学生失去了自己的阅读特色。文本包含的情感需要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硬性施加的文本情感对于学生而言显得生硬且难以理解。教师漠视了学生对文本的自行阅读、自我领悟,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由内心而散发的探究式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无形或有形之中被束缚了,对学生潜力的发展产生了影响。阅读文本的语言内容通过特定的文字表达形式表达出来,包含的情感价值观水到渠成,感性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形式走向文本,自然理解文本包含的情感价值观及语言形式,而教师将文本情感生搬硬套使得学生对文本情感价值趋于表面,无法构成学生内心深处自身独特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的领悟,最终学生对内容没有深刻记忆,走马观花式地停留在表面或者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