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物质奖惩比例小。学生在生长发育成长阶段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心,教师常常注重精神奖惩而忽略物质奖惩,其实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满足学生双重需求,真正发挥其对学习行为的定向和维持作用。例如在精神奖惩初期,教师一个眼神或动作都能鼓舞学生。但长此以往每位学生都被给予多次表扬,过度的精神奖惩就失去了他原有的意义,学生也会不屑一顾。每个班级虽有班费,但很少买奖品奖励学生。一般只有学校性的活动,例如儿童节手抄报比赛、绘画比赛等,学校会给获奖者颁发笔记本、钢笔等奖品。
3。2 奖惩时机不当
奖惩教育从古至今逐渐发展成熟,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对淮安市长安小学某美术教师的观察实验中发现:40分钟的课堂里,教师共表扬学生37次,全班35名学生每位都被表扬到了。一段时间下来,8名学生开始不听从教师的管理,出现上课开小差、交头接耳等现象,对于教师的教导都无动于衷。美术课堂开始不受控制,纪律出现混乱。相反,某音乐老师在同一个班的课堂中选择性进行表扬,学生则异常珍惜,更乐于听从管理,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临近下课,音乐教师会鼓励未被表扬的学生,同时提醒表现较好的学生不可骄傲。音乐课的教学效果远好于美术课,由此看来奖惩的时机十分值得推敲探究。
在长安小学有位年轻的教师,在学期初购买了许多文具放在“百宝箱”里,准备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可是到了学期结束,“百宝箱”还是沉甸甸的。学生原本对百宝箱充满了好奇,但由于该教师吝惜奖品,舍不得发放,学生逐渐失去了激情。因此,教师要研读相关资料,了解理论知识,知道何时使用奖励,何时进行惩罚,促使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3。3 奖惩态度具有主观性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调查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奖惩教育实施效果会受教师自身兴趣爱好、个人喜恶等主观因素影响而大打折扣。教师因某些原因而情绪低落,此时发现学生表现不佳或犯低级错误时总是无法保持冷静,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批评和惩罚,[7]忽略了客观因素。
在对长安小学46名教师的观察中发现:11名教师在奖惩教育实施过程中会被主观情绪影响。即使学生已认识到错误,教师仍不能控制自身情绪,夸大错误,当众批评学生,甚至进行体罚。近期社会上出现的教师虐童事件,实质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带有太多主观情绪,从而造成失控的场面。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批评学生不利于教师信服权威的建立,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偏见甚至对其教授的学科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